林宇理解她的想法,也沒有阻攔。
清晨,柔和的晨光籠罩著整個村子,二妮騎著腳踏車,身影漸漸消失在村道上。林宇目送她離開後,便朝著海邊走去。
他要去觀察海浪和海風的情況,畢竟村長把捕撈皮皮蝦的重任交給了他,這事兒可不能馬虎,他必須得上心。
走在通往海邊的小路上,林宇的心情格外輕鬆。
這幾天,他收到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好訊息:村裡捕魚再也不用交任務了,村集體時代徹底結束。
這個訊息一傳開,整個村子都沉浸在喜悅之中。
對於漁民們來說,不用給村裡交任務,就意味著以後捕魚所得的收穫全都歸自己所有。大家再也不用擔心因為完不成任務而發愁,家庭收入也會因此直線飆升,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來到海邊,林宇站在沙灘上,感受著海風輕柔地拂過臉龐。
他望向遼闊的海面,海浪有節奏地拍打著岸邊,發出悅耳的聲響。他仔細觀察著海浪的起伏和海風的方向,心裡默默盤算著適合捕撈皮皮蝦的位置和時機。
陽光灑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彷彿給大海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
林宇知道,這是一個新的開始,隨著政策的改變,他和村民們的生活將會越來越好,而這次捕撈皮皮蝦和梭魚應該是村裡最後一次的集體海捕了。
想要確定是否適合捕撈皮皮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測量水溫。
一般情況下,皮皮蝦在1525度之間,就會大面積的出現並繁衍。但是現在沒有溫度計,林宇也只能在心裡大概估算著。
他微微皺眉,感受著海風的溫度,試圖從風裡捕捉到一絲關於水溫的線索。
其次,就是看趕海人抓皮皮蝦的情況,抓到的皮皮蝦多,就說明適合出海捕撈了。
只是,除了村裡人,大多數趕海人的技術實在不怎麼樣,他們往往只是憑著一腔熱情,卻缺乏經驗和技巧,所以看到的情況也做不得準,林宇無奈,也只能自己下場去一探究竟。
回到家之後,他把捕撈用的工具仔細收拾了一番,將鏟子、網兜等物品一一檢查,確保沒有損壞。到了退潮的時間,他便帶著工具,直奔海邊兒。
當林宇來到海邊時,浪潮剛剛退去。
原本被海水覆蓋的海灘此刻顯露出來,溼漉漉的沙灘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細碎的光芒。沙灘上,留下了一道道海浪衝刷過的痕跡。
一些小水窪星星點點地分佈在沙灘上,裡面遊動著一些來不及隨海水退去的小魚小蝦,它們在水窪裡慌亂地遊竄著,激起一圈圈小小的漣漪。
偶爾有幾隻小螃蟹從沙洞裡探出頭來,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的動靜,一旦察覺到有人靠近,便迅速縮回到洞裡。
海風吹過,帶著鹹溼的味道,吹動著沙灘上的細沙,形成一道道微小的沙浪。岸邊的礁石上,附著著一些貝類和海藻,在海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
而遠處的海面上,波光粼粼,海鷗在空中盤旋著,發出清脆的叫聲,退潮後的沙地也成了它們的狂歡聖地。
林宇望著眼前的海灘,深吸一口氣,清新的海風帶著鹹溼的味道沁入肺腑,他蹲下身子,目光專注地開始了捕捉皮皮蝦的行動。
他知道,如果皮皮蝦已經在近海區域大面積繁衍,那麼在這退潮之際,必然會有一些來不及躲到深海的傢伙,此刻正潛伏在腳下那溼漉漉的沙地裡。
然而,想要把這些狡猾的皮皮蝦從沙地裡揪出來,絕非易事。
首先面臨的挑戰,便是尋找皮皮蝦的洞穴。
退潮後的海灘上,密密麻麻分佈著千千萬萬的孔洞。這些孔洞,有的是螃蟹的居所,有的是蛤蜊、蟶子和寄居蟹的藏身之處。
想要在這眾多孔洞中精準地找到皮皮蝦的洞穴,著實需要豐富的知識和老道的經驗。
林宇的目光在沙灘上緩緩移動,仔細地辨別著每個孔洞的細微差別。
皮皮蝦的洞穴與其他生物的孔洞有著明顯不同。
一般來說,蛤蜊的孔洞則多是細小的圓形,周圍的沙子相對緊實,那是因為蛤蜊喜歡將自己埋在沙裡,只露出一小部分身體來過濾海水獲取食物。
蟶子的洞穴則又有不同,它們的洞穴通常呈細長的形狀,洞口周圍的沙子會有一些微微的下陷,而且如果在洞口撒上一些鹽,蟶子往往會因為受到刺激而從洞裡鑽出來。
螃蟹的洞穴相對較大,洞口形狀不規則,而且周圍會有一些螃蟹爬行留下的痕跡。
而皮皮蝦的洞穴,一般比蛤蜊的洞穴要大一些,形狀多為橢圓形。洞口周圍的沙子比較鬆散,那是因為皮皮蝦在進出洞穴時,會用它有力的鉗子和附肢將沙子扒開。
而且,皮皮蝦的洞穴深度較深,往往能延伸到沙地深處,這是為了給它們提供一個安全的藏身之所,躲避天敵的追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