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挺在收到父親的家書後匆匆趕了回來,太子死後,他一度惆悵,同父親的感受一樣,覺得自己的多年鑽營打了水漂。在軍中的這幾年,他依舊刻苦,受到師傅的栽培,本事漸長,可他卻仍舊不得劉淵喜歡,因此雖然他師傅有心提攜他,可他卻仍舊是個不入流的小將領。
自劉曜調回京城後,羊挺與劉曜的關係也起了微妙的變化,面兒上兩人書信不斷,可羊挺總覺得他對自己少了以往那份信任和親切,儘管旁人從劉曜寫來地書信上看不出什麼,可羊挺總有這樣的感覺,自己那一時的意氣也毀了自己多年在劉曜身上所下的功夫。
羊挺甚至比他父親還希望羊獻容儘快地出人頭地,因為他快要熬不住了。好在,羊獻容終於成功了,不是嫁給那個有了今天不一定有明天的太子,而是皇帝,當朝的皇帝。
在見到羊獻容的第一面,羊挺便興奮地恭喜著她:“好妹妹,大喜啊。”他一點兒也沒注意到羊獻容因這段時間的寢食不安變得不太好的臉色,更沒有意識到在他道了恭喜後,羊獻容連強笑一下都沒有,只是不停地說著等她成了皇后,便是一國之母,何等榮耀,何等尊貴。
羊獻容本來尚有幾分期待羊挺的歸來,畢竟等她離開後,就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見到自己的家人,羊挺是她打小最親近的哥哥,她想見他,可羊挺這般高興的模樣讓她覺得陌生,那一絲的期待也轉眼消失了,她不想再搭理他,悶回了自己的房間。
羊挺不知羊獻容這是怎麼了,大婚乃是喜事一件,何況還是要嫁到宮裡去。他搖搖頭,去見父親了,這家裡的人,除了父親,好像都和羊獻容一樣,並不覺得這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他只能去問那唯一和他有相同心情的人。
羊玄之重重地嘆口氣:“不知好歹。”
羊挺嚇了一跳,父親的語氣不太好,這怒火也不知是衝著誰。
“那容兒,居然看上了劉家那小子,還說出非他不嫁這樣不知羞恥的話。”羊玄之的話讓羊挺嚇了一跳,他素來知道劉曜喜歡羊獻容,可不知道羊獻容何時對劉曜也動了情,竟到了非君不嫁的地步。“可恨的是,”羊玄之繼續說道:“你母親和你哥哥竟然也不願容兒嫁入皇宮,你母親為此跟我鬧了許久,真不知道他們都在想什麼?這天大的好事,怎麼就說是把容兒推入火坑呢?”
“正是,”羊挺極為同意羊玄之的話:“皇上無子,日後容兒生個兒子便是太子,太子登了基,她便是太后。容兒又是個聰明人,未必不能成為賈皇后那樣的人。”
“罷了,”羊玄之擺擺手,道:“反正現在聖旨已下,再過十日容兒便要入宮了,這事算是定下了,我就安心當我的國丈,你呢,安心當你的國舅爺。日後再活動活動,你也不用去劉淵的軍中了,他到底是匈奴人,跟著他也成不了大事,在京城當個武將,家裡也好有個照應。我也老了,力不從心了,你那哥哥又不是個能指望的人,以後家裡,便全憑容兒和你了。”
羊挺
點點頭,心裡是止不住的得意,自己總算是要熬出頭了,就算是在家裡,也不用頂著次子的名頭不受重視,容兒說到底是個姑娘家,這羊家最後還是得靠他了。
見完了父親,羊挺又到了母親的屋裡,孫氏正和羊獻容說著什麼,見到他來了,立刻都閉了嘴。羊挺心下生疑,又有些不快,卻也不說什麼,就在一邊坐下了。羊獻容看了他一眼,跟母親告了退,離開了屋子。
“怎麼了?”羊挺望著羊獻容離去的背影:“容兒不願見我嗎?”
“別多心。”孫氏低聲道:“女兒家,總有些心事,是你們這些粗老爺們不懂得。”
羊挺點點頭,又自己打量起了孫氏。上次自己回來,孫氏滿心的歡喜,極為關心他的胖瘦和軍中的生活,拉著自己有說不完的話。距離上次回來也有年頭了,可母親這次的態度卻大不一樣,眉頭深鎖,臉上看不見一絲笑容。既是在迎他的時候,也是心不在焉的樣子。
羊挺故意嘆口氣:“兒子可是不該回來,沒人想著,念著,盼望著,我這幾年回來一次,母親看起來還不高興。”
孫氏白了羊挺一眼,道:“你這說的哪裡話?”
“母親有心事?”羊挺故意問道:“妹妹大婚可是喜事。”
“大婚當然是喜事。”孫氏平淡地說著,語氣中聽不出一點點喜悅之情:“我也沒有心事,你剛回來,累了就回去歇著吧。”
羊挺討了個沒趣,給孫氏行了個禮,回了自己的房中。
大婚將至,羊府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都是來道賀的,羊挺跟著羊玄之一刻不閒地迎來送往,當然也認識了不少朝中的權貴,父親倒是不吝嗇誇讚自己,凡事在朝中能說上話的,都不忘推薦一下他,說他在劉淵的軍中幹得出色,那些人都對羊挺露出了誇讚的神色,可他清楚,這種面兒上的客套對他沒有什麼幫助,但他牢牢記住了父親表現出極大熱情的幾個人,他們都是趙王身邊的紅人,他知道自己以後的前途都系在這些人的身上。
大婚的前兩日,羊玄之與羊挺正在書房商議大婚時還有哪些需要準備和完善的事情,他也勸羊挺再與妹妹多談談,不管怎樣,事已至此,還是開開心心入宮最好,皇帝雖然痴傻,可對女人的感覺同普通人一樣,大喜的日子,誰願意看見新娘哭喪著一張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