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得知前朝逼著皇帝納妃,寬慰道:“梅兒別難過,哀家給你出氣!“
太后的鑾駕氣勢磅礴的開到了太極殿外,將出宮的太極門堵的嚴嚴實實。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群臣下朝後便見到了氣勢洶洶的太后高坐在鑾駕之上,低下的眼眸帶著藐視一切的倨傲。
群臣跪拜,太后伸手一指:“牛太師上前來,哀家有話要問!“
牛文崧上前,太后問道:“你家中可有十三至十八的未婚姑娘?既然攛掇皇帝納妃,你不身先士卒的將她們送進宮,別人怎麼服氣?“
牛文崧拜道:“回太后,臣家中沒有適婚未字的姑娘。“
“哦?你那庶女五姑娘不是才十六歲嗎?生的像朵花兒似的,你藏著掖著不肯配人。怎麼不捨得送進宮?“
虛偽!
牛文崧抹了一把汗:“回太后,這幾日正在議親。“
太后冷笑:“聖上要是不納妃,你這親事議到二十歲也成不了。說白了,你們一個個的都要聖上納妃,卻又都不肯把姑娘送進宮,你們不身先士卒。老百姓效仿誰?“
群臣面面相覷:後宮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誰願意把姑娘嫁進去呀?皇后傻,別人可不傻。
太后氣勢洶洶訓完話,又氣勢洶洶的走了。牛文崧想起家中愛女,忍不住抹了一把汗。
七歲的太子趙幸聽說牛太師竟敢欺負說自家孃親傻,還慫恿父親納妃。不禁義憤填膺。
他拉著五歲的趙訓去見林青梅,說道:“孃親別怕,幸兒給你出氣!“
恰巧牛太師的嫡孫牛文武在資善堂上學,趙幸便給他下了戰書。
“放學你有種別跑!“
“喲呵,怕你不成?“牛文武也不是省油的燈,他雖然和趙幸一樣大,但是打架經驗可謂是豐富。
趙幸怕打不過,叫了自己的表哥紀蒙來助陣。牛文武也不甘示弱,他居然把自己最小的小叔叔叫來了,另外還叫上了自己六歲的弟弟。
我方陣營:十一歲的紀蒙、七歲的趙幸、五歲的趙訓。
對方陣營:十二歲的牛小叔、七歲的牛文武、六歲的文武弟弟。
雙方約定好了:三局兩勝。牛小叔和紀蒙紛紛捋起袖子,大有要將對方一記撂倒的架勢。
趙幸看了看兩方的兵馬,再看看雖然和自己一樣大但是明顯比自己肥了一個號的牛文武,大聲制止了表哥和牛小叔。
牛小叔抬抬眉:“怎麼?太子殿下怕了?“
“怕就不會下戰書!“趙幸叉腰:“既然是你爹出口不遜,規則就由我們來定。“
牛小叔聳眉:“殿下請便!“
於是趙幸將自己身後的的弟弟、才五歲的趙幸拉到了他面前:“漢王跟你打!“
“我不幹!“牛小叔表示自己受到了侮辱。
趙幸不管他,將表哥紀蒙拉到了牛文武面前:“表哥跟牛文武打。大家都是以大欺小,你有什麼意見?“
牛小叔看著才到自己大腿根的漢王,提起的拳頭又放了下去。然而牛文武自恃強壯,抱住紀蒙的腰身就要摔,紀蒙不甘示弱,憑藉著身高優勢將他死死按在地上。
牛小叔眼看牛文武打輸了,輕輕把漢王往地上一推,漢王便無師自通的躺在地上嚎了起來。
最後是七歲的趙幸與六歲的文武弟弟,兩人打的難捨難分,最終趙幸以年齡優勢略勝一籌。
我方兩勝,對方輸了。
趙幸將地上的趙訓拉起,逼著牛文武給他當馬騎,牛文武梗著脖子不幹:“士可殺,不可辱!“
“並非辱你,漢王太重,我們馱不起,你肥腰耐坐。“趙幸的嘴巴和趙凌一般,是極其刻薄的。
牛文武看向牛小叔,牛小叔撇著腦袋不理他,牛文武憋屈的跪在地上,趙訓騎在他身上驅使他爬了好久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