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把四瓶酒喝完,大慶要再上一瓶,馬飛揚道:“不喝啦,我們現在喝酒感覺到酒就行了,不要多喝,也不要派酒。”大慶又問高大軍和江船,他知道大軍和江船酒量大,大軍和江船也說“不喝了”。
大慶道:“好吧,那就以後再喝,這酒也確實不能過分的勸。去年市裡面也是市直部門的一個領導接待外地客商的,結果因為過分的勸酒,把外地老闆喝死啦。這事當時還引起不小的轟動。”大家又閒聊了一會,便散了。
大慶和馬飛揚一路回去,馬飛揚說起剛才谷志明想讓兄弟們給擔保的事情,提醒大慶:“你可要注意啊,千萬不要給他擔保,一旦擔保,他不還錢,就得你還啊。我們單位裡有好幾個同事,因為幫人擔保最後弄的自己一身的帳。”
大慶道:“我們單位也有這事,我不會給他擔保的,我現在哪有錢哪。”馬飛揚嘆道:“我們現在工資是漲了一點,看著就好像不錯似的,其實遇到了什麼事情,撐不了兩下子。”大慶道:“我這不就是現成的例子嘛。”二人說著到了一個路口便分了手。
馬飛揚到家已經是十點了,汪梅林和笨笨還沒睡。平常這個時候該是洗臉洗腳了,可是今晚作業還沒有做完,看樣子十點半之前都不一定能結束。
馬飛揚便勸道:“還有多少作業啊,是不是明天早些起來再完成一點。”汪梅林頭也不回:“你抓緊睡吧,今天的作業確實多一些。”馬飛揚彷彿是在自言自語:“這才三年級,怎麼就佈置這麼多作業啊,現在國家要求給學生減負,這都是怎麼落實的呀?”汪梅林只顧著輔導作業也不理他。
馬飛揚到床上先是躺了一會,本來他是滿心歡喜想著今晚乘著酒興和汪梅林做做運動。可是看這個樣子別說汪梅林了,連自己也沒有了興致。這時他才想起他們夫妻已經有好長時間沒有開展這些活動。
早上,馬飛揚和徐曉冬一到大隊,辦公室內勤便過來問:“昨天的三個網路問政,到現在還沒有回,昨兒晚上又問了,怎麼回覆?另外數字化派遣案件本週已經達到八十個了,都還沒有回覆,數字化指揮中心那邊又開始催了。”
馬飛揚和徐曉冬只是聽著,也不急也不燥,這麼多年來,他們已經習慣這樣了,城管工作天天都是這樣,反正有幹不了的事,急也沒有。尤其是那數字化派遣的案件,很多時候不用處理自己都能結案。
數字化城管的全稱是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是用資訊化手段和行動通訊技術手段來處理、分析和管理整個城市的所有部件和事件資訊。也就是說它成立的初衷是加快推動整個城市各個方面的建設和管理的。
比如道路出現了破損,數字化城管資訊員用定製手機拍成照片傳輸到指揮中心,指揮中心根據部門職能便將該照片傳送至建設局,這就是派遣案件,建設局接到案件,立刻派人維修,修復完畢再拍成照片傳送到指揮中心,指揮中心結案。
這看起來是加強整個城市管理的很好的辦法,可是一實施問題就來了,比如數字化資訊員看見很多郵政書報亭破損了,於是將案件派遣到郵政局,但是郵政局並不會對一個兩個破損的書報亭進行即刻的修復,郵政局乾脆就打一個報告給市領導,陳述目前的書報亭已經陳舊,馬上要統一更新,所以在更新之前,書報亭的問題就不要再派遣過來了。領導一看既合情又合理自然批示同意。其他部門在遇到派遣案件的時候也大多是這樣,因為事實上有很多問題,不是一派遣過來,就能馬上解決的,就像道路破損,本身建設局自己也在巡查,然後把破損的道路匯總起來,列成計劃,按照計劃實施維修。
這麼多的單位都能協調,請數字化城管監督指揮中心不要再拍了,唯有城管局不能,因為城管工作大多數是可以及時整改的,比如說路口有個攤子,資訊員拍成照片,指揮中心傳送到城管局,城管局轉到執法大隊,執法人員過去把攤點清走,資訊員就可以再拍一張整改的照片結案。
於是,數字化城管資訊員其他部門的問題也不拍啦,幾乎都拍城管方面的問題。每個資訊員每天都有十來張照片的任務,一百多個資訊員每天在城區範圍內要拍一千張左右的照片,這些問題都要由一線的城管執法人員來處理。但是一線的城管執法人員本身就少而事情又多,所以根本顧不過來,就只能任由數字化派遣案件越積越多。
對此,廣大的城管執法人員當然不滿意,因為這樣一來,數字化城管等於專門是用來監督城管局的啦。城管隊員認為這些派遣過來的問題根本就不用拍,因為城管隊員包括協勤人員本身也在巡查發現問題,這些問題你們數字化城管資訊員能發現,我們同樣也能發現。當前的問題是不是如何發現這些問題,而是怎樣解決問題,城管執法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強制力,很多問題城管隊員根本解決不了,案件派遣過來也解決不了。
馬飛揚把數字化城管派遣案件拿過來看了一下,看看有沒有方便處理的。他翻著翻著忽然笑了,對徐曉冬道:“徐隊,你看看這個問題怎麼處理。”
徐曉冬接過一看,原來是一個塑膠袋裹到了高壓電線上正隨風飄蕩。徐曉冬又好氣又覺得好笑,說道:“這個問題派遣來幹什麼的,我到哪去找那麼長的竹竿,再說了接觸高壓電線危不危險,兄弟們如果出事了,這到底值不值得。哼,不理他。”
正說著,李位道:“昨天我到分局送案子,怎麼聽說王局長又要調走了。”劉星一驚,道:“不會吧,這不是還沒有到一年嘛。”李位道:“訊息應該是很可靠的,再說,也差不多到一年啦。”
馬飛揚笑道:“誰規定城管局局長一年就得換位置的。”徐曉冬皺眉道:“這一年不到就換局長,這讓局長也沒法開展工作啊,王局長恐怕連機關的人都認不齊全。”
鄭前進嘿嘿的笑:“王局長到現在為止可能已經有工作思路了,但是這思路還沒展開,人又走了。”
又過了幾天,鄭前進從分局開會回來傳達會議精神,其中一項是局裡馬上要給每個隊員配一輛執法摩托車,現在已經開始採購了。馬飛揚道:“哦,這是不是說,王局長不走啦,要不然不會買這麼多摩托車的。”
李位道:“走與不走和買摩托車有什麼關係?”馬飛揚道:“如果王局長要走了,那還花這個錢幹什麼。”劉星接道:“問題是我們並不需要摩托車啊,現在誰還騎摩托車,買這麼多摩托車不如少買幾輛執法皮卡嘍。”
很快,新買的一百五十輛執法摩托就到位,與此同時局長王文理也調走了。
一百五十輛摩托人手一輛,但問題是幾乎所有執法人員對此並不感冒,他們根本就不想騎摩托,再加上新來的局長也不管這件事情。於是,一百五十輛新車就這樣放在單位的院子裡,任由風吹日曬雨打雪淋,最後終於變成一堆廢鐵。
城管局新任局長叫顧同舟,他一到任立刻提出“五精城管”的口號,即隊伍精良化、辦案精深化、管理精心化、街道精品化、城市精美化。城管局下屬的各個單位自然又是一番忙碌,將舊的口號取下,並換上新的口號。
時值年終歲尾,新的局長新的口號新的一年,一切都讓城管局的兄弟們充滿著期待。他們對新局長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局長能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城管局,說穿了,就是不要以為城管是萬能的。城管隊員知道,有很多工作早已超出了城管執法的範疇,管理起來沒有依據沒有抓手,很多時候只能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和捨出一張老臉來開展工作,常常弄得身心俱疲而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