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漣回著:
“我家當然是在燕國了,那裡是易水河畔一個十分美麗的小村落。”
魏嗣便對蘇秦說道:
“季子,看來這次寡人也必須要去一趟燕國了,怎麼也得去拜訪一下梓漣說的這位老前輩!”
蘇秦也興奮的點了點頭:
“好的,季子我也正求沒有人能求教,若能遇上這位老前輩我一定要拜它為師。”
魏嗣拍了拍蘇秦肩膀:
“好,反正季子你還年輕,是該找個名師好好**一番了,依你這般,日後一定前途無量的。”
突然這時對面不遠處有艘漁船行了過來,魏嗣定眼一看,原來是陳軫也來了。
待陳軫船隻靠近後,魏嗣便詢問了一句:
“陳卿,您怎麼也來這濟水了?”
由於之前由於河西大勝,魏嗣便論功行賞,已經把陳軫封了中卿,蘇代、如耳皆提為了下卿,所以便稱陳軫為陳卿了。
陳軫面帶笑意回著:
“大王,您忘了當初您去衛國時,因為當時朝中眾卿排斥於我陳軫,大王您為了帶我去衛國,不就是讓陳軫我一人乘船過這濟水的嗎?所以我今日也想來故地重遊一番,結果碰到大王您等了!”
魏嗣一笑:
“原來這樣啊!”
兩船銜接住後,陳軫也上了魏嗣這條船,與魏嗣幾人坐到了一起。
待船掉頭往回走後,幾人面對的正是不遠處的魏國國都大梁城,而這時河道明顯是高於魏都大梁的。
只聽梓漣有些不解說道:
“我們魏國這大梁城地勢也太過低矮了吧,坐在這船上望大梁城就像坐在山上看山下一般了。”
陳軫解釋著:
“因為這濟水與黃河本乃一體,而黃河每年帶來無數河沙,導致河床上漲,再加上此地在春秋時候一直是鄭、宋兩諸侯國爭奪的重要地盤,鄭國當時就想引黃河水來淹宋國,而宋國為了保護大梁子民,就只得不斷加高堤壩了,所以才形成了如今這般濟水在天,而大梁城卻身居下方了。”
梓漣又問道:
“這樣的話,那如果有一天這濟水決堤了,那整個大梁城不就會有被淹沒的危險嗎?”
魏嗣不禁嘆了口氣:
“我們大梁雖然城牆堅固,但是唯一最怕的就是這黃河與濟水了,所以在不遠處的兩河之地修魚,我們大魏也不得不駐兵十萬以上才能保證大梁的安危了。”
蘇秦也說道:
“這大梁有利也有弊,利就是身居中原腹地,如今的繁華富足也是令周邊諸侯垂漣三尺的,弊端是,若大魏哪一天真的衰弱了,恐怕這大梁將會徹底被淹沒在濟水之下了。
魏嗣笑了一下:
“所以寡人現在這般勵精圖治,就是為了讓大梁造就的這番大魏繁榮之氣,永遠持續下去。”
陳軫便又問了一句:
“大王,您這次伐燕難道只是為了扶持那姬職嗎?可是我們魏國與那燕國實在相隔甚遠,而且燕國地貧人稀,不經歷秦國那般徹底變革,是很難強大起來的。”
魏嗣回著:
“寡人可沒打算讓燕國強大,寡人只是想讓燕國以後作為牽制齊國和趙國的棋子而已!”
陳軫又問:
“那看來大王下一個目標莫非是宋或衛兩國了?”
魏嗣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