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許譯在把遊溪送到遊家長輩跟前時,都認為自己是在做好事,因為他偶然間聽到了那個商隊裡的幾個漢子醉後侃談。
一群精明世故的人,喝醉之後,大放厥詞,淨是在打才不過十歲大的遊溪的主意,其中心思最歹毒之人還一臉猥瑣的說,“別看那要跟我一道出京的少年年紀尚小,穿著也不打眼,可我瞧見了他衣服下的面板,嘖嘖,白皙光滑吹彈可破,倘若將他養成孌童,咱們定能賺到不少錢。”
聽到這種話,許譯就算從來都不認識遊溪,也不會讓她再跟著商隊出京,便自作主張把遊溪送回遊家,哪知就是他不知前言未思後果的行為,讓遊溪出了事。
當年,在許譯把遊溪送回家的第二天,他就聽說被打斷腿的遊溪投湖自殺了。
遊溪被打斷腿也要投湖自殺,給許譯帶來不小的震撼,所以他去查了下游溪那幾年間發生的事,然後知道了自遊溪七歲,外祖家破敗後,便被遊氏嫡支厭棄了的一切。
之後很多年,許譯對遊溪都有一種憐惜,這種憐惜無關情愛,但會讓他不由自主的去關注遊溪,期盼遊溪過上穩定的日子。
知道遊溪在遊家過的很不好後,許譯還幹了一件事,就是暗中給遊溪物色婆家。
遊溪是女娘,雖生在了遊家,但按照律法,十五歲前一定要定親,定親後就是接親,待遊溪與人結了婚後,遊溪就是夫家的人。
許譯那時想,既然孃家人不願對遊溪好,那他就給遊溪找個好夫家,然後在背後替遊溪撐腰,保她一世無憂。
可是在遊溪十二歲之後,無論遊家,還是遊溪自己都有各自的心思,這樁事便沒成。
……
許譯送走同袍,就去找遊溪。
此時遊溪在和劉碩講她剛剛被趙闡打斷的話。
遊溪想混進文襄侯府,讓文襄侯爺管教不聽話的兒子,然後藉此救出紅豆來。
“不行,溪姑娘,人家是一家人,怎麼會聽你的,別到時候你也折裡面了。”許譯過來時,正聽到劉碩對遊溪的主意表達不贊成的話。
“文襄侯爺為人剛直不阿,你想尋他管教兒子,然後藉機要回你的使女也不是不行,可文襄侯爺最是孝順,他家那荒唐的兒子蓋因在他家老封君手底下含著怕化了捧著怕摔了才長成如今形狀,你這計策,只要侯府老封君一出現,便全盤皆輸。”許譯也簡單表達了下自己對這個主意的看法。
文襄侯府在朝中,並不冷門,文襄侯爺和侯府大公子在朝中都任要職,而能辦到這步,首先是兩人都有家底有能力,其次就是兩人都不是極度貪汙腐敗蠻不講理之輩,只要與他們利益無礙,他們也是樂的做個清正好官,讓自己有個好名聲的。
遊溪不過一普通平民,想求文襄侯爺辦的事也只是要文襄侯爺做主,將自己不成器的兒子強擄過來的一個小娘子放掉,只要遊溪見到文襄侯爺後,措辭得當,文襄侯爺應允遊溪的可能大的很。
不過,這裡面也有意外,就是文襄侯府的老太君。
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文襄侯那行事荒唐的公子,在文襄侯府內年紀最小,自幼就是受闔府寵愛長大的,他五歲上,出痘幾乎死掉,老太君當時也差不多跟著去了半條命,後來文襄侯小公子平安渡劫,老太君就拿他當心肝肉一般疼,輕易不許旁人說半個不好的字。
“要是他家老太太胡攪蠻纏,我也有辦法。”遊溪肯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