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一行人從五百桃出發,踏上了前往鳴音城的路途。
這一路都是崇山峻嶺,因而走起來格外的緩慢。幾個人放棄了馬車,轉而以禿駱作為代步工具。
禿駱是此地一種獨特的生物,體型與馬匹差不多大,但四肢短小,最適合翻越山地。而且這種生物的行進速度格外的快,日行三百里不是問題。
三四匹禿駱前行在山地上,湯宋羅與卿盞同行,伊麟被迫與燕茹同騎,剩下的湯穹則孤家寡人在前面開道了。
如此顛簸的兩天之後,他們到達了距離夜闌古都五百里的鳴音城了。
鳴音城是一座不算大的城,其中住戶不過三四千戶,和沈家村比起來都差不了多少。
可它竟然能夠算作一座城,實則是因為這地方實在是太繁華,太熱鬧了。
鳴音城自古便有不夜之城的稱號,其原因,便是這城中的某些行當太過熱鬧,吸引了不少風流雅士或者江湖貴客前來。
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從城‘門’外觀望,只見城牆高聳,青磚的質地看起來格外古樸。
城‘門’是復古的圓拱形,拱‘門’下有幾個把守的官兵。
雖然因為黑聯邦的宣戰,整個莫扎克大陸都進入了戒嚴狀態,不過鳴音城自古是個風流浮誇的地方,因而守城的官兵也格外懈怠,他們依靠在城‘門’上,對著往來的漂亮姑娘吹口哨。
在‘門’外的驛站處理了禿駱之後,幾個人便向城中去了。
城中的景緻卻與城外大相徑庭。
如果說這青磚的城牆給人一種威嚴肅穆的感覺的話,那城中的樓閣便顯得風情萬種了。
鳴音城中的地板是青石板製成,此地因為距離山地不遠,地下儲存有山泉,到了城中便匯聚成了一個一個的泉眼。
有些石板下踩一踩,竟然還有清澈的泉水流出來。
才走了沒一會兒,卿盞的鞋襪就統統被溼透了,她有些懊惱的看著自己溼漉漉的鞋子,心想為什麼此地的人卻沒有如此的煩惱。
仔細看時,卿盞卻是明白了。
原來此地的人都穿著木質的木屐,木屐下都有拇指寬的木刃,這高度正好阻隔了鞋子與地板之間的‘交’流,似的水無法沾溼鞋上。
這種木屐卻是鳴音閣最為流行的一種鞋子,木屐叩響地板發出格外清脆的聲音,而且也使得此地的人行走起來別有一種風流雅緻。
鳴音城總給人一種慵懶而快活的感覺,這大概是總有人喜歡駐留此地的原因了。
卿盞行走在路上,卻見路兩邊的雙層木質小樓上,大部分都倚靠著打扮華貴的少‘女’。有些是單獨一人坐在樓上,有的則是三五成群的於樓上招袖。
不過不要誤會,這些卻並不是青樓‘女’子,相反的,這些拋頭‘露’面的姑娘,多半是城中某些大戶人家的小姐。
在鳴音城有個不成文的風俗,便是待字閨中的‘女’子一定要有男子傾心才算好的,而且數量越多,則顯得這‘女’子越好,出嫁時才夠風流派頭。
因而,這些大戶人家的‘女’子一般都會有一座臨街的閨樓,她們平日裡便會在樓上嘻嘻玩鬧,供人敬仰,倘上了她們,便差人送來‘花’籃。因而誰家的看臺上‘花’籃多,便是這家的姑娘生的最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