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早上,哈順格日麗下樓對才子說:“才子,你爹來電話了,說他們在鐵嶺火車站已經買好了車票,下午兩點到瀋陽。”
才子說:“那好,下午我倆去接吧?”哈順格日麗點頭。
下午,才子和哈順格日麗趕到火車站去接,火車正點到達。隨著出站的人流,才子看到父親揹著個大袋子,吃力的在前邊走著。母親拽著父親的衣襟跟在後面。才子和哈順格日麗急忙迎了上去。
才子接過了父親身上的袋子問:“這是什麼啊?”
才子媽說:“這是咱家地裡的地瓜和小米。”
才子說:“這大老遠的拿這些幹什麼啊!也不怕沉,這瀋陽還缺這東西嗎?”
一旁的孫福海面露不悅說:“瀋陽有,那是人家種的。這是我和你媽種的,能一樣嗎!”
哈順格日麗看明白這位未來的公公已經生氣了,哈順格日麗笑著急忙說:“才子啊!怎麼和叔叔嬸嬸這麼說話,這是老人家的一片心意啊!”
才子急忙解釋說:“我這不是怕累著老爹嗎!”
才子媽說:“別說了,快拿上東西回家吧?”
才子接過老爹肩上的袋子,他和哈順格日麗打車把父母接到了商店。
哈順格日麗父母已在門口等候,四人下車,才子做了介紹,兩位親家相互握手。才子把父親拿來的東西放到商店,由於二樓住人的地方狹小,雙方父母被讓到了後院的樣板間。
四位老人進屋,在這裡,才子看到了城市人和農村人的差別。哈順格日麗的父母一身乾淨的西服,這是典型城裡人的裝束。自己的父父親卻穿著老式的藍色滌綸中山服,明顯是一身農民打扮。
這一比較,才子感到一絲心寒,這些年自己沒能很好的關心一下自己的父母。
哈順格日麗父親問孫福海說:“老哥,今年五十幾了?”
孫福海說:“沒有五十,我十四九。”
說完,看看哈順格日麗父親一眼,孫福海反問:“老弟,你今年……?”
哈順格日麗父親不好意思的說:“我……我比你大啊?我今年五十一了。”
看面相,孫福海滿臉已經把上了皺紋,顯得比哈順格日麗父親老多許多。
兩人只好改口老哥叫老弟,老弟叫老哥。
才子和哈順格日麗的母親也在一邊嘮著嗑。
才子媽說:“我們是農村人,沒見過啥市面,也不會說啥。有啥事你們還得擔待啊?”
哈順格日麗母親說:“哈順格日麗她爸也是牧民,他要是不當兵現在也在老家放牧呢!我們彼此都一樣。”
才子媽說:“看你家哈順格日麗多懂事啊!我家才子就不行了,從小就不聽話,從小就有老豬腰子。說幹啥就幹啥,說他也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