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行進村子的時候,有村民發現立即吆喝著跟在馬車後頭,等到得柳家大院門口,已經匯聚了一大群。
看著馬車上下來的柳家人,人人臉上煥發出欣喜笑容。
村長柳金福也很快聞訊趕來,跟著村民們一塊擠進了柳家大院。
“好,好!都回來了,那就好!”
老爺子上前拍拍老傢伙肩膀,“當時我們走得倉促,不能跟村子裡人說太多,也不知道後來官兵有沒有盤查你們,可有為難過大家?”
“沒有沒有。”村民們笑道,“那些官兵來勢洶洶的,但是咱都是本分鄉下人,一問三不知的,能盤查出啥來。最後得不到有用的訊息,人也就走了,之後再沒來過。”
“倒是我們聽說那時候很多官兵堵在城鎮關卡嚴查,還擔心你們來著,現在能看到你們平安回來就好。”
“是啊,人回來了就沒事了,大難過後,必定有後福!”
柳家人笑望眾人,心知當時的情形肯定沒有大家說的那麼簡單,上頭嚴令官兵那人,後來為了捉拿他們甚至都出了懸賞,那些追來的官兵又豈會是好打發的。
村民們這番情誼,他們且記在心中。
日後,總會有回贈他們的一日。
其後,柳金福也交代了他們離開之後酒坊的運作,有安才那個老傢伙在,加上此前出過斷橋村那一檔子事,酒坊工人們極為珍惜現在的位置,哪怕柳家一時落難,也沒有人中途退出。
至於偶有的些許閒言碎語,也被下坡村那幫混子給強力鎮壓下去了。
一切都如常,沒有拖欠工人月錢,也沒有拖欠訂單。
就連柳家大院跟柳家菜地,在他們沒有回來的時候,村子裡嬸孃叔婆的也隔三差五過來幫著打掃打理。
看起來一點不像兩個月多月沒住過人的樣子。
謝過眾人,關上門,柳家修整了翌日,第二天就開始風風火火的準備過年節。
老爺們負責採買吃食、女眷們負責裁製新衣。
柳玉笙不需要插手那些,則趁著這幾天的空擋核對了一下酒坊賬本,計算給工人們的年終月薪及分紅福利等,今年因著他們家出事,工人們依舊兢兢業業守在崗位上,所以她擬定福利獎金髮得比往年要豐厚些,作為感謝大家對酒坊的支援及信任。
柳知秋也有事情忙。
彼時落難,受到他人幫助,他們家才能順利逃脫。如今回來了,自然要上門感謝一番。
人要懂得感恩,才能受到生活更多眷顧。
這是家裡老爺子的人生道理,他一直記在心頭,並且奉行。
出發的時候帶上了柳慕秋,因為要感謝的人,一是鎮守,二便是李家。
鎮守雖然是個小貪財的,也怕惹麻煩,但是當日能在那種情況下頂著壓力暗幫他們一把,讓他們得以順利出城,那就是一份大人情。
還有李家。李家跟柳慕秋之間的恩怨已經過去了,他不去評論李家家風如何,人家確確實實冒著風險幫了他們家,就事論事,恩情一樣要記。
馬車疾馳,很快就到了鎮上。
在鎮上買了些手信,並上從家裡庫房取出的一些金銀玉器,柳知秋先去的是鎮衙。
年節將至,衙門裡衙役事情不多,很是清閒,懶懶散散貓在衙門裡,上頭沒人看管的時候,帶上一壺酒,藏一碟炸花生,一個人圍坐一堆能喝上小半天。
看到柳知秋進來,喝得半醺的衙役忙站起來,揉揉眼睛看清人後,腳尖打腳跟的去通報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