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花國人在這種科幻大片中充當的一直都是丑角,被鄙視的角色。
隨著花國國力的增加,花國人在科幻大片中的角色越來越正面,甚至開始成為救世主,比如《流浪地球》,這不僅僅是花國電影市場的擴大,更多的還是因為花國國力的增強。
國家強大了,只要下面各行業的人平均素質過硬,那怎麼也不會混的太差的。如果國家弱小,不管你的外交官再出色,該欺負你的時候你還是被欺負。
當然,國家強大了也不會被所有人接受,很多外國人甚至國人都不願意相信這個現實,所以漫威在花國鋪墊了這麼多年也賺了不少錢,轉頭就去拍《上氣》了,估計是想向西方世界表態:雖然我賺了花國人的錢,但是我們骨子裡還是鄙視花國人的。
人家男主角也明說了,《上氣》就不是拍給花國人看的。
梁超偉也接了這部被官方蓋章定論的辱花電影,嘖嘖嘖。
扯遠了,對於牧之的說法,鐵戰是同意的,但他不完全同意。
“有句話說的好,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程序。行業的命運也是如此,對於歷史的程序,我們無能為力,但自我的奮鬥不能放棄,否則就算曆史程序給了我們機會,我們也抓不住。”
“這種大的戰略方向,鐵叔叔你自己把控就好,我就是一個門外漢,肯定沒你懂得多。”牧之有自知之明:“《哈利·波特》的影視化不急,書籍的影響力發酵怎麼也要一兩年時間,我們以後再談。”
“可以,我找找人,幫你打通一下國外的出版社。”
“多謝鐵叔叔了。”
對《哈利·波特》的成績,牧之是不擔心的。
要是連《哈利·波特》都火不了,那這個世界就有問題了。
和牧之預料的一樣,《哈利·波特》第一冊上市後,立刻成為了大火的小說。
這個時候,牧之又放出了一個大殺器:
“開放《哈利·波特》的同人作品授權,允許全世界的文學愛好者進行同人改編。”
理所當然的,《哈利·波特》影響力開始大爆,第二冊的銷量給出了一個逆天的資料。
其實在地球上,J.K.羅琳就允許《哈利·波特》進行同人改編,這也確實是擴大了《哈利·波特》的影響力
同人這個現象起源於島國,很多漫畫的同人作品都得到了讀者的喜愛,並且擴大了原作的知名度,然後同人現象開始輻射到其他領域。
拿花國來說,金庸作品的讀者受眾之所以能輻射各個年齡層,第一是因為金庸小說面世的時候就很火,第二是因為後來金庸的電視劇又大火了一把。而對於青少年來說,還了解金庸的小說,恐怕更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各種各樣的金庸同人文了。
有成功的例子在前,牧之沒有任何理由不效仿。
先把儘可能多的讀者都騙進來,然後再一鍋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