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子,當世鴻儒,有無數名言警句傳世,其中有一句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堅決反對女子改嫁。
這是他妹妹在中年喪夫之後想要改嫁去信問他時他回信上的內容,而且李夫子直接將自己的回信公開,引起了士林一片讚譽,都說李夫子是當代聖人。
這是李夫子的光輝事蹟,一向為人稱道。
但《震驚報》從這件事情入手,揭露了李夫子道貌岸然的真面目。
原來很早之前他兒子因病去世,兒媳一度想要改嫁,但李夫子用強霸佔了自己兒媳婦,然後才賣力的反對女子改嫁,想要藉此徹底綁死自己的兒媳婦供他發洩~慾望。
不僅如此,李夫子膝下養的孫子,其實是他兒子,並不是他死去兒子的遺腹子。
他給自己九泉之下的兒子戴了一個大大的原諒帽。
看到這裡,無數觀眾都表示心滿意足。
這就是他們想看到的東西。
但《震驚報》的揭秘還沒有結束。
從私德上攻擊了李夫子之後,《震驚報》又從大義和能力上開始攻擊李夫子。
年輕時候李夫子也曾經主政中樞,不僅如此,儒家文人都有一個出將入相的夢,天真的以為武將都是泥腿子,讓文人領軍肯定能幹的更好。
所以當時草原大軍入侵吳國,李夫子信心十足的請戰監軍,想要依靠自己在聖人書上學到的本領立下不世功勞。
先皇允了。
於是在李夫子的率領下,吳國十萬大軍最後只回來了一萬。
要不是狄將軍拼命為他擋下了追兵,李夫子甚至都不一定有命回到朝廷。
按理來說,這種救命之恩,肯定是無以為報的。
李夫子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他反手上奏參了狄將軍一本,說全都是因為狄將軍不遵守他的命令才導致我軍大敗,一切都是狄將軍的錯。
朝中文臣群起響應,紛紛要求治狄將軍的罪。
先皇保下了狄將軍的命,但也罷了狄將軍的官,從那以後,吳國的武官基本就廢了。
但李夫子卻因此成為了文臣的領袖,雖然打了敗仗,但是那不重要,畢竟他大大提高了文臣的地位。
至於救命之恩?既然無以為報了,自然就不抱了。
大恩成仇,你一個武將做的這麼好,把我的老臉往哪擱?
所以,必須打死。
東廠找到了當年參戰的那些老兵,他們一個個泣血控訴李夫子的醜惡面貌,再加上東廠那些落第秀才的潤色,一個欺世盜名的國賊就這樣新鮮出爐了。
《震驚報》賣瘋了。
這種新聞,百姓們看的實在是太爽了,就好像地球上網民看明星醜聞一樣,越看越帶勁。
在江南地區,李夫子的大本營,《震驚報》的銷量居然超過了北方,這又是一個讓人震驚的訊息。
上官星風風風火火的闖進了皇宮向牧之彙報了一個好訊息:“李夫子氣暈了,據說要尋死。”
牧之挑了挑眉:“據說?”
“還沒真死,但訊息已經得到了江南其他名儒的證實,他們想借此反擊。”上官星風並不當回事:“我覺得他們想多了,李夫子現在死了,只會讓人覺得他死有餘辜,那群人還以為他們說什麼天下人就會信什麼呢。”
上官星風現在徹底明白了《震驚報》的強大。
有了《震驚報》,百姓信什麼就由他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