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探秘者筆記> 第二卷 苦山謎窟 第一百四十二章 玄武入口(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苦山謎窟 第一百四十二章 玄武入口(下) (1 / 3)

眾人沿著古代建築庭院中的一條長滿野草的小徑而入,沒有幾分鐘就看到一扇已經破敗不堪的拱門,而拱門內有一間平房,看似很普通。

沈一凡和三牛端著手中的武器慢慢靠近,因為建築物在溶洞裡面沒有任何的光照,靠著手裡戰術強光電筒的光柱也是有限。

沈一凡只能看到平房已經破舊的很,平房外面還有一個一個小院子,院子的圍牆已經垮塌,地面上一面狼藉。

颱風就在沈一凡的後面,他一手拍了下沈一凡,手指了下平房一扇歪著的木門。

沈一凡和三牛的電筒全都照在了木門上,就看到木門上有一個已經不太清楚的刻畫,是一個古代老太太騎著一頭全身潔白的毛驢。

颱風說道:“你們有沒有聽說明朝時候一個很流行的傳說?”

炸雷在三牛的身後,他問道:“是不是白婆婆?”

沈一凡一聽臉上一陣疑惑反問:“什麼白婆婆?”

颱風說道:“明朝永樂年間有一個白婆婆送子太宗的傳說。傳聞,朱元璋的養子是一名全身白衣騎著白色毛驢的老太太送給朱元璋的。”

沈一凡呵呵一笑說道:“這個老太太不是妖怪就是山精?”

炸雷驚訝的說道:“你怎麼知道?”

沈一凡端著手中的步槍絲毫沒有鬆懈的說道:“如果我沒有看過餘小谷的札記可能也會相信白婆婆送子太宗帝的傳說,不過看過了就知道是當時政權搞出來的詆譭把戲而已。”

大家一聽也是聰明人,全都恍然大悟的點點頭。

古代這種傳說也是頗多,最為有名的就是狸貓換太子一處,可能朱渾此人善於用兵,手中軍隊無往而不利,朱棣對此有了忌憚,將朱渾和手下一併擒拿,為了堵住百姓的悠悠眾口故此編出了白婆婆送子太宗帝的傳說,讓老百姓誤認為朱渾乃是山精妖怪之後,留其並會給黎明百姓帶來災難。

沈一凡雖然失憶但是光怪陸離的事情經歷較多,雖然自己身份已經不記得的,但是之前所遇之事還是記憶猶新。之前燕京北河橋鎖龍井也是如此,古人為了掩蓋鎖龍井下的秘密捏造了龍女下凡荼毒百姓的傳說,有高僧施法將其困於鎖龍井內。此話和本文無關,暫且擱置不論,日後慢慢道來。

且說眼前,沈一凡聽得颱風一說此事,心裡反而沒有估計,端著步槍一步就跨進了平房。

果真沒出沈一凡所料,眼前的這座平房其實就是一座供奉白衣老太胯下有一頭白色毛驢的雕塑,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一座小廟而以。

小廟的後面就是一堵三四人高的紅色圍牆,沈一凡環顧了一下平房覺得這房子隨時有倒塌的危險,建議現在房子外面的院子裡休整十來分鐘,看看下一步該如何走。

大家在四周點上幾個火堆,看著四周的環境,眼前一副破敗的樣子很難讓相信以前這裡是一座仿造明朝皇家園林的建築。

方子看著眼前的一堵紅色圍牆有些好奇自言道:“這建築牆還真多。”

沈一凡說道:“這是標準的明朝皇家建築,城牆為防禦工事,黃色牆體為建築內部,而紅色牆體內就是這座建築主人的空間。按照明朝皇家建築的標準在這座建築內還有一堵圍牆,就是女眷的活動範圍。”

溶洞中沒有光照藉助火堆和電筒的光亮對這片龐大的建築群評頭論足也是盲人摸象,因為有些的亮光很難在近距離窺其全貌,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們身處的建築群規模非常宏大,而沈一凡心中已經有了一個詳細的路線。

其實明朝皇室建築說是複雜也並不複雜,我們可以簡單裡理解成五個正方形回圍的建築群,第一堵圍牆為防禦工事,中間為軍事甬道,第二堵圍牆將軍事分割裡面為僕人生活區域,第三堵圍牆後面開始才是建築群的主建築物,議事辦公基本都在這個區域內,包括一些級別較高的人員也生活在其中,第四堵圍牆才是主人和男眷居住生活的區域,第五圍牆內是主人女眷的生活區域,這個區域內將會有一座主建築是單獨提供給主人和女眷休息使用。

沈一凡認為如果他們目的只是回到碉樓的話最為簡單的方法就是沿著第二堵圍牆和第三堵圍牆直接的區域繞行便可回到碉樓,但是如果要找到那些老朝奉手下為何會變成怪物的原因很有可能要深入到建築群內部。

沈一凡將這想法和眾人一說之後,眾人也是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回答。

沈一凡點上一支菸說道:“看樣子我們進來的人也不多,我意思是先回碉樓和柳瑤;馬達兩人匯合看看還有沒有幸存者前往碉樓。”

此時柳泉已經恢復了意識,他吃力的舉了下手說道:“我認為,我們必須深入到這片建築群內。”

方子等人一聽有些不願意了,方子說道:“你是不是腦子糊塗了,這裡面未知數太多,我們勢單力薄,遇到點什麼猛禽怪物的,我們可保不齊你的安全。”

沈一凡蹲下身子朝著柳泉問道:“能給我個理由嗎?”

柳泉慢慢的從自己的攜行袋裡掏出一本塑膠過的古籍,看似是一本有年頭的古書,沒有封面,紙張也已經泛黃。

沈一凡接過書,柳泉斷斷續續的說道:“你……要的……的理由就……就在這本古書裡。”

沈一凡翻開古書一看,眼睛立即瞪的個跟牛眼一樣,看完了之後,便將古書還給了柳泉然後站起身說了句:“我們往裡面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