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探秘者筆記> 第二卷 苦山謎窟 第一百三十四章 琵琶洲之困龍舟(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苦山謎窟 第一百三十四章 琵琶洲之困龍舟(上) (2 / 2)

方子問道:“你這是在幹嗎?”

三牛說道:“我有種不好的感覺,好像有一種巨大的威脅在慢慢逼近。”

沈一凡一聽立即讓炸雷又打出一顆照明彈,炸雷有些不太願意嘴裡嘀咕:“就三顆了。”

彩雲朝他瞪了一眼,炸雷吐吐舌頭朝空中又射了一顆照明彈,七個人朝各方向看去,沒有任何異常,唯一讓他們不懂的是,第一顆照明彈看到的是他們身處的古代巨船是在一個磚瓦砌成如同蒙古包一般的巨大古代建築中,但是這次看到的是船隻的兩邊,全都是天然形成的石灰岩,如同溶洞一般千姿百態的鐘乳石,石筍,岩石而去綿綿看不清,那些天然形成的溶洞究竟有多大。

這點大家倒也沒有覺得很奇怪,因為他們身處的空間實在是太大了,一次性想將整個空間全部一目瞭然確實不太可能。

眾人也沒有當回事,還是繼續沿著中甲板繼續探索,有限的光源讓原本可以在十幾分鍾之內完成的事情,他們耗費將近一個小時,當將中部甲板探索完畢之後,大家才真正意識到這船究竟有多大,七個人在甲板上不敢把距離拉的太遠,因為當他們相距十米時候強光電筒的光亮已經看不清前面人的背影。

中部甲板沒有特別之處,除了桅杆和一些古代船隻應該有的東西之外,沒有什麼特別的,唯一讓他們不解的是整艘船上的甲板入口為何都要用鐵條澆築死。包括甲板上的船艙艙門都是一樣。

當他們沿著船舷來到後甲板的時候,看到一隻巨大的鐵籠子,籠子有三米多高全是用粗大的鐵條鍛造而成,而唯一不同的是後甲板的主艙的門居然沒有用鐵條澆築死。

一扇如同嶄新的艙門就這樣呈現在大家眼前,反而讓他們七個人覺得事有蹊蹺,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颱風在一旁解釋道:“古代這種大船都是出海遠洋的,船尾有這樣的大籠子可能是為了捕捉海里的大魚。”

沈一凡則認為颱風這個解釋有些牽強,可是也不知道還有其他用處,他說:“現在的船隻有一些潛水籠,古代會不會也是將這種東西作為進入海底來保護他們的。”

話語還沒有說完就看見三牛和方子已經端著魚叉槍來到主艙門口,兩人朝裡面丟進去一顆冷焰火,過了一會兩人朝他們打了一個安全的手勢。

主艙一般是船長休息和辦公的地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船長室,一般要了解一艘船的歷史和背景資料都能在船長室裡找到。

自從華夏雕木成舟到現在萬噸巨輪遠航海外,華夏的航海和造船的歷史已過千年了,自海上絲綢之路出現之後,古代大型商船遠航重洋,就開始有了船長筆記的制度,這種制度一直延續至今,世界各地都在使用。

沈一凡認為如果要了解他們腳下這艘古代巨船的背景和資料,必須去船長室看看,可能會找到一點他們想要的資料之類的。

其實他們眼前的船長室非常的巨大,呈現為一個半圓形,將後甲板船尾的一塊全部佔據,高度估計有現在的五層樓之高,船長室門前除了那個三米多高的鐵籠子之外,還能看到一些青銅鼎器。

炸雷看了下這些鼎器之後,脫口而出:“奇怪!這些鼎都是商周時期的。”

沈一凡看了一眼發現鼎器的排列有些奇怪,細細一數一共有六隻青銅鼎,而中間那個青銅鼎最大,足有三人多高,周圍的鼎器要稍微小一點,但是也要二人多高。周圍五個青銅鼎分五個方位將中間大鼎圍著,有些像祭祀用的場所。

青銅鼎在古代是祭祀中最為重要的禮器之一,據說周文王開創大周立國之時,岐山祭天用一百零八鼎器祭祀,分別為代表天上一百零八星宿。

眼前的六個青銅鼎應該也是祭祀所用,看鼎器擺放的位置應該是五行歸一的風水擺位,但是有一件事情沈一凡不明白,在這裡擺一個五行歸一的風水祭祀位,有何意義?

五行歸一盛行於唐朝鼎盛之年,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晚期,有“金木水火土,五位歸一位”之說,據說是唐朝風水大師李淳風從道中悟化而出。古人將五行為萬物永珍之代表,道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陰陽,陰陽生萬物,而萬物有歸為一。”

古人信奉陰陽說,認為天地萬物都存在陰陽兩面,既然有生便是有死,既然有死便是有生。五行歸一之法就是將一化為萬物,萬物有成一。一生萬物,萬物歸一,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唐朝李淳風和袁天罡的推碑圖第一頁就是兩個圓環,一陰一陽,也是同樣的道理。

但是五行歸一之法一般用於祭祀活動,但是不太會用於墓葬環節之中,因為古人對生死參悟是很特別的,五行歸一有一種崇拜開始既是結束,結束既是新生的理論,而在明朝早期對生死概念,是生如生,死如死,生者為重,死者為輕。所以明朝早期很少有厚葬之風。

以前有一群盜墓賊盜發了一個明朝王爺的墓葬,進去一看除了一些陶陶罐罐的再也沒有其他陪葬的東西,可謂是清貧到了極點。

這也是和明朝早期的風氣有關,明朝開國王帝朱元璋對貪官汙吏是從不手軟,基本都斬首示眾有些更是誅滅九族,此風氣一直延續好幾代國君。

朱棣繼位之後,更是對貪贓枉法的官員嚴苛酷刑,建立檢校制度,所以當時的王公貴族,一品大員都不敢中飽私囊,也就沒有很雄厚的財力來為自己百年以後的陵墓新增值錢的陪葬品。

而他們眼前的一切又和當時風氣有所不同,這讓沈一凡等人有些摸不著北。

就在沈一凡對眼前的祭器生存疑慮的時候,方子和炸雷兩人已經走到了中間最大的青銅鼎器跟前。

炸雷說道:“我說吧!這鼎器必定是周朝留下的東西。”

方子看了看青銅鼎用手一摸,說道:“還真有你的。”說著朝沈一凡揮揮手說道:“凡哥,這上面的銘文你一定感興趣。”

沈一凡一聽連忙跑過去一看嘴裡驚叫道:“天國魔符!”

“天國魔符?”馬達和三牛聽到之後也來到最大的青銅鼎邊一看,果然上面的銘文和他們看見過的魔符玉璧的符號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上面出現很多他們沒有見過的符號。

馬達非常興奮的說道:“看來我們和玄武謎葬更近一些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