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陽現在剩下的,都是一些落後產業。”
“像晨盾這樣知名大企業能來臨陽投資,一定會起到一個帶頭作用。”
“我代表市府和全市任命向您表示感謝。”
陳晨以為他說的是場面話。
但看錢進的表情,卻又好像有點動真心了。
“都是分內之事,我和衛總還是很看好臨陽當地的發展的。”
陳晨輕飄飄的回應讓錢進思緒萬千。
說實話。
臨陽能不能發展起來,沒有人比他更清楚。
像這樣的四五線地級市的發展,幾乎都是偽命題。
要資源沒資源,要旅遊沒旅遊,要產業沒產業。
全市的工業生產總值不如隔壁工業強市的零頭。
境內的工廠全都是當年國企改制過來的,企業的歲數比市裡人口老齡化更誇張。
前幾年還有幾個外地商人願意搞搞房地產。
這兩年地產遇冷,臨陽算是徹底涼了,回天乏術。
剛開始接到晨盾要來這裡投資的訊息時,錢進一度以為陳晨在本地有親戚,還特地查了一番,結果沒有。
人家來投資,固然是好事兒。
但整個過程太順利了,順利的有些邪門。
人家晨盾跟臨陽一不沾親二不帶故,憑什麼就來臨陽做慈善?
反正現在合同已經簽了,沒有返回的餘地。
錢進想問出一句實話,好讓自己心裡有底。
他壓低了聲音:“陳總,您能不能告訴我?您為什麼會選擇臨陽投資呢?”
“為什麼不能呢?聽起來您對貴寶地沒什麼信心。”
錢進無奈的撓頭:“說有信心是假的,現在這個大環境,我們臨陽只有劣勢沒有優勢。”
“現在合同已經簽了,我也不怕您後悔。”
“掏心窩子,隔壁幾個縣市,比如衛海、臨海這些地方。”
“人家都有產業支撐,工業基礎比我們好太多了。”
“而且衛海和臨海有的都是高新技術,沒有被時代拋棄。”
“我們臨海跟人家一比,真的是拿不出手。”
陳晨完全明白錢進的焦慮,也掏了一點心窩子出來。
“因為臨陽周圍三十公里之內,就能攢出一套完整的產業鏈。”
錢進懵了:“什麼產業鏈?”
“鋼管、農機、煤化工、化肥”
錢進沉默了一下:“這些都不挨著啊,怎麼就有產業鏈了?這是啥產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