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
“可順風,包括我們晨盾在內,都沒有琢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統。”
“三體計劃不算嗎?”
“三體計劃只是末端中的末端。”陳晨搖頭道。“只能算一個淺淺的嘗試。”
“至少這個嘗試是成功的。”
“不算失敗只能說。某種意義上,陸戰的無人化和順風的無人化是一樣的局面,硬體水平已經夠了,但軟體,跟準確的算力和大模型還遠遠不夠。”
聽到這話。
張敏銳在心裡一遍遍的捋。
順風的願景,是透過無人化提高送貨的效率。
承擔這一任務的終端裝置是各類無人載具。
在A地的使用者下單,貨物從B地運輸,中間還需要C、D甚至更多的環節進行轉用協調。
其中牽扯的載具多達四五種,站點少說也得三五個。
這只是一個包裹的流程。
而以順風的業務量衡量,類似的流程會乘以千萬次。
這樣會留下來一張巨大的網路。
當然。
雙尾蠍的裝備會讓這個流程簡化一些,但杯水車薪。
因為這個龐大的網路,還是依靠著順風之前的架構在執行,依靠著人類制定的最優機制。
類比崔國勝想要的陸戰無人化也是一樣的。
部隊的裝備在提升,但也只是終端的提升。
再多的機器狗和終結者,終究還需要士兵操作,終究還需要聯席參謀部指揮。
這個量小還行。
一旦無人裝置放到天量,又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無人系統來指揮,弊端立刻顯現。
無人化可能無法提供便利,甚至會提供很多麻煩。
“我明白了,在系統架構沒有支撐的情況下,你不願意做無用功。”張明瑞開始理解陳晨的立場。
“嗯。”陳晨話鋒一轉。“不過終端裝置的探索也不能放棄,崔司令員提出的願景,我們可以交到下面,讓他們做探索,如果在全域性上我們有突破,終端裝置立刻可以投入生產線。”
“靠譜,那下一步,我們的方向是真·無人化嗎?”
陳晨點頭:“我們的方向一直是這個。”
“軟體演算法什麼的我不太懂,但是我知道一點,這玩意可燒錢啊。”
沒見過豬跑,豬肉他總是吃過的。
市場上商用的大模型,動不動就是幾百億的規模。 這還僅僅是研發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