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有人接茬。
可面前的所有人都是一臉茫然。
壓根也沒人問啊!
於是陳晨自己說道:“我們基於這個需求,設計了這套大件快遞輔助系統,這是4.0版本。”
“你等會!4.0?123呢?”
“1.0、2.0、3.0因為技術不夠完善,迭代掉了?”
“你迭到哪兒去了,我去撿!”
好傢伙。
不說人話就算了,現在連人事兒也不幹。
人家搞產品研發,都是上市之後再迭代。
你倒好。
東還在實驗室呢,就開始迭代。
這是什麼?這他孃的是外骨骼啊!
又不是手機,說迭代就迭代的。
從這一點,大家能具象的體會到晨盾的生產力有多麼的嚇人。
林梟緊隨其後,來到李東平的身邊。
這裡摸摸,那裡瞧瞧。
時不時的還蹲下來自己觀察這副外骨骼的構造。
陳晨便在一旁有一搭沒一搭的介紹:“大件快遞輔助系統主要材料為碳纖維,揹負一個能源包,俗稱電瓶。”
“系統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依靠機械結構進行助力。”
“不會用到額外的能源。”
“但如果是遇到超重超大或者需要智慧搬運的裝置,能源才會介入。”
陳晨面前的人群目光都有些呆滯。
簡直了。
外骨骼這些年不能說不多。
只能說下餃子。
概念和樣機滿天飛。
但真正能用和好用的是鳳毛菱角。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大部分外骨骼需要動力源。
要麼氣動要麼電動。
總得揹負一個巨大的能源模組,損耗的能量可能比提供的能量更大。
但機械結構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玩意就像是凳子一樣,透過機械固定結構,將力分流至合金支撐條上。
不是單純的用力,而是巋然不動。
顯然這個概念就已經領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