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點頭:“喬參謀長是識貨的,蒼龍作為三段式網路中的中段專案,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多功能化是我們首要的考慮因素,這架飛機還是具有一定的通訊中繼、空地探測的效能。”
“那不對了,我看你這上面連個合成孔徑雷達都沒有啊。”
喬葉林看了老半天,發現飛機機體設計十分平滑,沒有任何部位凸起。
他能猜到這麼做是出於空氣動力學的考量,把所有外突裝置儘量最佳化了。
可是這麼設計的話,空地探測從何說起?
陳晨指著前機頭的位置:“雷達還是有的,只不過合成孔徑雷達被替換成了貼身雷達。”
“貼身?”
所有人都有點懵,大部分人都對這個詞感到陌生。
甚至有人懷疑這是陳晨瞎編出來的。
可梁翰聽懂了,並且主動承擔起了介紹的職責。
“貼身雷達是一種新式雷達的技術路線,基本路線是將相控陣雷達體積縮小化,附著于飛行器表面。”
“這個技術兩年前才提出來,實驗室驗證可行。”
“但實際應用上,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林梟反應了過來:“也就是說,晨盾首創?”
“是嗎?還有這好事?”
“你給我裝,是不是首創你心裡沒逼數?”林梟略帶寵溺的給他一拳。“你學會造遠火也就算了,現在連雷達也不放過了?”
陳晨風輕雲淡的笑了笑:“長官,晨盾你是熟悉的。我們有家小作坊就是搞隱身材料起步的,造矛的地方會造盾他很合理吧?”
“核理核理,你說啥都核理。”
貼身雷達這玩意兒,光聽名字就很好用。
之前空軍老大難的問題就是相控陣的小型化。
無論是艦船還是飛機,大部分雷達載體還得頂著大圓盤或者帶幾面盾。
以至於艦船飛機的外形設計受到限制。
可如果貼身雷達應用,能解決很大的問題。
“你這玩意兒,咱把飛機的素質放一邊不提,單是這個貼身雷達,就很香嘛。”
喬葉林站了出來:“長官,您不能老把飛機素質放一邊不提啊,人家這個飛機本身就是很好啦。”
“也是,提,得提,飛機的引數怎麼樣?”
“基本引數之前在航展上透露過了,基本大差不差,業載也就700公斤。”
聽到這話,梁翰終於輕鬆了一點。
這就好比差生和三好學生一起比較,拿體育課成績出來一樣。
差生終於也有擅長的了。
飛機說到底,運輸功能還是最主要的。
他們自己的專案也是七百公斤業載,說明在動力方面大家大差不差,沒有被拉開差距。
喬葉林也覺得這個數字稍稍有些低了:“陳總,你別嫌我說話直,飛機最主要的還是能裝,前面的功能是挺好,但這個載重……”
沒等陳晨開口,林梟瞪了一眼喬葉林:“你這哪兒是說話直?你是說話不過腦子,人家說的業載,又不是最大載重,能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