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加入了群聊,並且帶領一眾管理人員前往地面控制室。
一邊走一邊解釋。
“B22採用了全自主控制技術。”
“能夠完全實現停機位出動。”
“自主起飛、自主飛行、自主識別與定位、自主投放。”
“這次試飛我們的主要科目有五個。”
“起飛、巡航、目標識別、抵進投放和返航。”
“因為是首飛測試,地面控制站今天會介入多次進行校正。”
“但在理論上,試飛成功之後。”
“B22完成這一系列操作,只需要一個按鍵。”
張明銳聽的有些恍惚。
這些話有點熟悉。
當初陳晨在航展上業介紹過類似的功能。
大差不差。
那個時候張明瑞完全沒有仔細聽,覺得陳晨是在畫餅。
可現在……
這張餅好像有點形狀了。
所謂的傻瓜式操作,實際上是飛控技術的提升。
之前晨盾在這方面的造詣已經很高了。
無論是雙尾蠍還是SFNB01,操作都十分簡單。
到後期,這兩架飛機甚至都不需要專職操作員。
隨便抓兩個人來進行一個周的培訓,就可以完全勝任無人機操作員的任務。
也正是這個原因。
這兩架飛機列裝之後,受到了一線部隊的追捧。
人人都是飛行員,人人都是神槍手。
變相的降低了成本。
而現在,晨盾又將這方面做到了極致。
全鏈路都交由智慧系統控制,意味著一架飛機只需要一個操作手,甚至0.5個。
而且對於操作手的要求變得無限低。
陳晨笑著說道:“以前順風找無人機飛手是本科起步,現在我覺得標準可以適當放鬆到大專了。”
“厲害。”
張明瑞由衷的佩服。
此時他想起了前幾個月科工委頻繁召開的會議。
那些會議的議題大差不離,總結下來就是“民用技術對於軍用的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