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說不怕花錢。
可心裡想的全都是這事兒。
王琦剛接手順風投資,首要任務是理清子公司的業務往來和盈利能力。
這其中他最不看好的就是龍雲。
本就是重研發的企業,短期利潤極其堪憂。
現在還來一個國家級實驗室,攤子鋪的更大,研發投入更高。
怎麼想都不合算。
鄭宇村無奈的笑了:“別謙虛了王總,我清楚你們的能力,完全能勝任。”
“況且,我話還沒說完。”
“此時此刻,我的領導正在開會,他們已經梳理出了21個急需碳纖維的專案。”
王琦眼睛突然睜大了:“也就是說有訂單?多大規模?”
“具體不好說,其中我熟悉的專案有四五個,預算都沒有上限。”
沒有上限……
好小眾的語句。
民營企業一般是不會接觸到這句話的。
陳晨看王琦被震麻的樣子,趕緊上前打圓場:“責無旁貸,產能滿足的情況下,優先供貨軍品。”
鄭宇村知道龍雲的情況,覺得陳晨太謙虛了:“產能的事情我們也初步瞭解了,貴司產能已經很優秀了。”
“但你們這二十幾個專案,龍雲的生產線不得轉冒煙。”陳晨並不放心。
“上級也在著手解決這個問題,我得到的最新口風是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為主體領投,共同建立複合材料基地,所以產能方面應該不是問題。”
“規模呢?”
鄭宇村交了實底:“前些天攻關專項組成立,上面批了15億,當時還是八字沒有一撇的情況。”
“現在已經見到成品了,我想翻幾倍是有的。”
“當然,這方面我的話不懼權威,一切以上面研究的結果為準。”
“我C……”
王琦率先驚出聲。
然後立馬打起小算盤。
算盤珠子都快崩到臉上了。
15億……
就算不翻倍也行啊。
這還只是投資基金,不包括之後源源不斷的訂單。
算清楚之後,隨之而來的是迷茫和空虛。
想不通……
實在是想不通。
紙面上。
陳晨投資的是一家消費品公司,一家做漁具的企業。
按前幾年的營收情況看,說是村鎮企業都不過分。
現在聊得可都是天文數字。
鬧呢?
龍雲是不是有什麼兼職印鈔的業務沒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