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這無限的世界> 第十一章:彷徨海,思想魔法與思想盤設想(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一章:彷徨海,思想魔法與思想盤設想(上) (2 / 2)

在這幾分鐘裡,楊雲幾乎是用盡了自己的每一個腦細胞去思考。而當鄧布利多將石盆重新放在了一邊,然後轉過身來時,楊雲已是編造出了一套成竹在胸的謊言,同時向其微微笑了一下。

鄧布利多自是沒有讀懂這一笑容的含義,他正色道:“感謝各位所帶來的資訊……如你們所見,目前英國魔法界正處於暗流湧動的時刻,黑暗正在蠢蠢欲動,在這個時候,每一份可以與之對抗的力量都是非常寶貴的。”

“……而我聽說,諸位是為著預言而來?”

——果然,鄧布利多還是忍不住了。

楊雲知道,哈利波特的世界裡,那些有名有姓的偉大巫師往往更加相信預言相關的事情。

伏地魔為了預言而拉開了與波特一家二十年的恩怨史,鄧布利多為了預言將自己的生命當做了籌碼,格林德沃則自己就是一個預言大師——正因為親身體會過預言的力量,這些人才會更加對預言深信不疑。

——或許,這也是命運所開的一個玩笑?

“擁有徵服黑魔頭能量的人走近了,出生在一個曾三次擊敗黑魔頭的家庭,生於第七個月的月末。黑魔頭標記他為其勁敵,但是他擁有黑魔頭所不瞭解的能量……

“如何,還需要我繼續證明嗎?”

望著鄧布利多驚訝的臉龐,楊雲感覺說到這裡便已足夠:“先知的視野有時是相通的,但不同的是,有些人是命運的敘述者,有些人是命運的執行者,而有些人則是命運的改變者。”

“……所以你想說的是,你們和你們背後的彷徨海,就是所謂的改變者?”

鄧布利多緊盯著楊雲的眼睛,眼前之人明確的敘述出了當年的那個預言,雖然只是一半,但這一半也只有當時在豬頭酒吧偷聽的斯內普和伏地魔本人知道。而以鄧布利多對伏地魔的瞭解,這種重要的事情他是不可能告知其他人的。

所以,不管是這個人真的是先知,還是從某些渠道得到了相應的資訊,都足以讓鄧布利多對其無比重視。

而且,還有他們身後的組織……

原本只有鳳凰社和食死徒兩方勢力的英國魔法界,突然多出了一股新的勢力,即便這名為“彷徨海”的組織一切都不為人所知,但眼前自稱彷徨海思維科第十七代君主之人是一位先知,便足可見這個組織絕不容小窺。

當年格林德沃的聖徒能夠迅猛發展,一方面是因為他本人的人格魅力和強大實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所謂“先知的天目”。越是強大的巫師,就越是能明瞭命運與預言的偉大,因為那是他們所掌握不了,也暫且無法理解的力量。

——所以,鄧布利多動用了一點小手段。

“楊雲,我覆蓋在你身上的精神力遮蔽被觸動了……鄧布利多好像動用了自己的精神力,在捕捉從你身上無意識溢散出來的情緒資訊。”

詹嵐在心靈連結中立刻提醒道。儘管鄧布利多的舉動很隱蔽,但早就將精神力掃描收回,在三人身上佈下了一層精神力遮蔽,以防止資訊洩露的詹嵐在有心算無心之下,自然能夠第一時間察覺到鄧布利多的“小手段”。

除此之外,也正是多虧了這層精神力遮蔽,才能讓楊雲瘋狂思考時的思想情緒沒有被鄧布利多捕捉到,不然早就穿幫了。

相比起伏地魔直接對其他人使用攝神取唸的咒語,粗暴的翻開他們的腦袋,鄧布利多的做法更為高明,也更難以讓人察覺。

畢竟鄧布利多身為攝神取唸的高手,他很多時候壓根不需要去唸動咒語,也能夠準確的把握人心和思想,因為任何表情的細微波動,任何無意識中溢散的情緒都可能洩露出重要的資訊……這不僅是魔法和精神力的應用,同時也是厚重的百年人生閱歷,所累積而成的成果。

想想也是,即便那個“白魔王”的外號只是無稽之談,但一個活了百餘年,年輕時還和格林德沃立下血盟立志改變整個魔法界的大法師,哪裡可能會是一個簡單的白蓮花式人物?

不過直接指出鄧布利多的小動作,並不是一件明智之舉。

“我們究竟是不是‘改變者’,其實並不僅僅只取決於我們自己,同時還要看那些預言正中心的人們是否有‘主動改變’的意願。”

似乎什麼都說了,似乎又什麼都沒說,楊雲只是有意無意的再一次岔開了話題:“鄧布利多教授,您作為從上個世紀就開始接觸魔法的大法師,想必一定見多識廣……那麼請問,您聽說過思想魔法嗎?”

對於楊雲突然之間的問題,鄧布利多皺了皺眉。

剛剛的試探並沒有從三人的身上收集到任何情緒,可以說是無功而返,現在對方卻又提出了“思想魔法”這一從未聽過的新名詞……是對於自己試探的反擊?又或者只是單純的求教?

不過鄧布利多活了一百多年,最不缺的就是化解尷尬的能力,這個老人笑眯眯的道:“這是你們彷徨海開發的新魔法嗎?雖然我對於各種魔法都有所涉獵,但這種魔法分類我卻從未聽說過,願聞其詳。”

“客氣了,鄧布利多教授,這也只是我們的一些猜想與愚見,還需要請您斧正。”

直到這時,楊雲才笑著坐了下來,同時示意鄭吒和詹嵐同時坐下:“從我們之前交予您的那個小水晶瓶就可以看出,現代的主流魔法對於記憶方面也有著相應的研究,所以就省下了我不少的時間進行前置說明。”

“請問您有沒有想過,每個人的記憶與精神,其實就像是一本書籍?而將自己的記憶取出或複製一份交給別人觀看,就像是翻開其中的一頁供他人閱覽?”

“確實有這樣的理論……不過比起書本的形容來,人心是一種複雜又多層次的東西,並非是你說的那麼簡單。”

鄧布利多先是點頭,然後又好奇的發問,彷彿真的是一個見到了新的魔法理論而感興趣的老人:“你們所說的思想魔法,就是在這個理論上延展而出的嗎?”

“是,也不是,因為我接下來說的才是重點。”楊雲繼續道:“既然每個人的記憶與精神都是一本書籍,那麼我們為何不能建立一個圖書館,將這些書籍收納於其中……”

“——甚至於,可以實現書籍之間的借閱與交流呢?”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