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到骷髏鎮的那刻起,黎凡就感覺到了不對勁。
關於鎮子裡的人對他的態度。
本族人的仇恨能夠理解,但在本族人之中,有一些年紀並不大,是在他離開之後再出生的小孩,看他的眼神也充滿了濃厚的恨意,那種恨意絕不是聽旁人講述就能生成的,彷彿他真的做過什麼,傷害了這些小孩的事情。
這並不正常。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這些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將遇到的一切痛苦都歸結到他的身上,整個本族人的社會氛圍就是仇恨他。
想來是在老族長的領導下產生的。
與本族人截然相反的是,那些外來流浪者看他的眼神則充滿了好奇與敬佩,彷彿在看一名凱旋歸來的英雄。
就連此刻坐在長桌上的四個人,除了阿羅,剩下三個在望向他時眼睛多少會閃過些激動。
這意味著在外來流浪者的社會氛圍是崇尚他。
黎凡不清楚本族人仇恨他那邊阿羅有沒有參與,但外來流浪者崇尚他絕對是阿羅有意為之。
阿羅故意引導起本族人與外來流浪者理念的相悖,從而加劇雙方之間的衝突,加深兩者之間的矛盾,為之後他領導著外來流浪者消滅本族人,建立新的阿方家族做鋪墊。
這也是為什麼,阿羅從剛見面就親切地稱呼他為“阿黎凡”。
他了解到,在之前,作為外來流浪者若表現得出色,則能獲得本族人允許,在名字前面加“阿”,而現在,隨著外來流浪者地位的升高,“阿”字的寓意也改變了,成為尊敬之人與親切之人間的稱呼。
他與阿羅的關係可遠稱不上親切,當年初來阿方家族時,阿羅因為年齡大體格健碩是流浪者群體的老大,當時阿羅喜歡聽故事,於是他便於阿羅許下約定,阿羅不讓流浪者群體找他麻煩,他則每天給阿羅講個好玩的故事。
兩者的關係僅此而已,之後隨著他離開阿方家族,更是將近十年沒有過聯絡,雙方之間甚至連熟人都稱不上。
但在骷髏鎮剛見面時,阿羅卻表現得十分要好,親密的宛如哥哥弟弟。
這是因為多年的潛移默化,在外來流浪者心中,黎凡的重量太大了些。
呵,黎凡心中輕笑,對阿羅來說,他需要的只是“黎凡”這個符號,恐怕他真的想不到,我竟然會回到骷髏鎮,還是在衝突將要爆發的節骨眼上。
“阿黎凡,你可要想清楚。”阿羅心中是有些慌,如果黎凡真的趨向和平,那崇尚他的流浪者多半願意跟隨,那樣的話,準備了這麼長時間,驅逐本族人,建立新的阿方家族的計劃就徹底失敗了。
“我們與本族人之間或許存在和平的機會,但你不同,本族人對你的仇恨是銘刻進骨子裡的,他們做夢都想剝開你的血肉,咀嚼你的骨頭,既然你已經來到了骷髏鎮,他們決不會讓你活著離開。”
阿羅字裡行間都在勸黎凡放棄和平。
樂憐雪也投來關注的視線,這些問題她之前也想到過,因此也勸過黎凡離開,卻被拒絕了。
但最令她感到意外的是,黎凡竟然會支援“和平”。
本以為會是堅決的復仇派。
“本族人對我充滿仇恨,這未免一定是件壞事。”黎凡說,“我曾聽過這樣一段話,當你想要開一扇窗戶,屋子裡的人都在阻攔你,但若你先提想要拆下屋頂,再退步為開一扇窗戶,屋子裡的人就會大都願意。”
“本族人不願向流浪者讓步,那就讓他們先感受到更龐大的恐怖,等恐怖結束後,他們就會覺得向流浪者讓步並不是什麼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