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以後再和戚昊合作?拒絕謝謝惠顧,想要再來一發。
一堆看似正經,其實又沒那麼正經的問題之後,終於到了看電影的時間。
電影開場字幕就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北方某農村,一個和知青相關的故事緩緩展開。
戚昊的旁白和畫面同時響起來。
娛樂圈年輕一輩,戚昊的臺詞是數得著的好,《鋼鐵俠》看譯製版的觀眾比較少,但是《功夫熊貓》不一樣,很多去看電影的小朋友他們看不懂字幕,所以家長帶孩子去看電影的時候,都選擇了譯製版。
戚昊給主角阿寶配音,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也讓他接到了不少配音的活。
有國產動畫電影的,也有海外引進動畫片。
雖然賺不到錢,但是可以鍛鍊臺詞。
隨著知青隊伍的歌聲,走在最後邊的主角入鏡,他和同夥脫離了大部隊,找到了一個地方躲著偷懶了。
戚昊飾演的馬傑,逐漸展露出了偷奸耍滑的性格特徵。
不過,大部分人最關注的都是戚昊本人。
想要評估一下他的表演,和《天狗》相比是不是退步了。
戚昊在外形方面做出了犧牲,不可能一身名牌西裝油光大背頭來演下鄉知青。
但是這種程度的犧牲,比起《天狗》並沒有什麼進步。
主要還是看演技。
呃……演得賊好!
普通觀眾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而專業人士給出的評價則是——自然!
金庸裡有個人物叫獨孤求敗,金庸把他的武功境界分成了五個層次。
第一重是“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表現出來的是年輕氣盛、鋒芒畢露。
用到演技上,就是啥也不是,偏偏還想著營銷演技。
第二重是“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表現出來的是開始知道反省。
演技上就是知道了自己不行。
第三重“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表現的是舉重若輕、不露鋒芒。
而戚昊大概就已經到了這種境界的巔峰時期。
再往上一步到了第四重境界,那就能和老戲骨並列了。
戚昊演得舉重若輕,讓人看不出演技體現在什麼地方,但就是覺得人物形象躍然而上,換個人都演不出這種感覺。
更重要的是,這並不是戚昊的本色出演。
如果是本色出演的話,他就根本不會嫉妒黑六一頓有倆雞蛋吃。
他在現實裡隨手一送,都是二十個起。
演員遇到本命角色,隨隨便便就能演出好的效果,不那麼契合的角色還能演好就非常不容易。
戚昊演得好,電影看著自然就很容易投入進去。
這部電影的故事並不複雜,在中國民間這類帶有靈異色彩的動物復仇故事很多,大部分人小時候可能都聽過十來個版本。
主角以黃大仙和蛇居多。
以驢中心的倒是不多,因為驢在人們的心目中是又蠢又倔。
為數不多的出場,都是作為被奴役物件而存在的。
比如張果老倒騎驢,還有阿凡提也有驢。
這一次電影用了驢,還是兩頭驢,一個叫黑六一個叫黑七,至於黑大到黑五都去哪了,電影裡並沒有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