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洲對這次的試音效果表示滿意。
就此,六首歌全都排練的差不多了。
接下來就是正式的錄音。
這張迷你唱片前前後後也算是搞了兩個月,時間也不短了。
戚昊老老實實的待在錄音棚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唱傷心歌。
唱片的主角擁有《模特》般的生活,唱著《時間都去哪了》,在《老街》上流連,卻找不到《此生不換》的人,不是真愛《何必在一起》,不需要《多餘的解釋》。
等到他從錄音棚出來,想要賣劇本的已經排隊等了。
這一次的劇本質量就好太多了。
甚至連香江大導演王經都丟過來了一個叫《美麗密令》的劇本。
倒不是五百萬買劇本這個噱頭能夠讓香江大佬們側目,主要是香江市場不行,王經已經混內娛很久了。
而且戚昊曾經參演過他和麥子善聯合執導的《黑白森林》。
王經的劇本,戚昊當然看不上。
因為根本沒可能拿獎。
王經混了這麼多年,只在1999年提名了過一次金馬最佳劇本。
新一輪的劇本收到後,進行篩選,覺得還不錯的戚昊就親自聯絡一下,如果對方方便的話就出來吃個飯。
來了就是客,不管收不收劇本,吃頓飯聊聊天,不僅能夠拓展人脈關係,也能讓他從交流中學到不少知識。
最終,戚昊鎖定了一個關於東北下崗工人的劇本——《鋼的琴》。
編劇張艋見到戚昊的時候,臉色並不怎麼好看。
他總覺得自己像一個賣兒賣女的窮苦人家,而戚昊就像是一個腦滿腸肥的地主老財。
他不是職業編劇。
畢業於中戲舞臺美術系,被分配到遼寧電視臺擔任舞美設計總監,參與編劇春晚“忽悠”系列小品的最後一部《功夫》,還有另外一個小品《說事兒》。
2007年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耳朵大有福》,從而開啟了個人的導演生涯,他則憑藉該片獲得第9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新導演獎。
戚昊想要的就是他得的這個獎。
就這個獎,價值兩億!
“張老師,快請坐!”
戚昊絲毫不在意對方的臭臉,很熱情的拉著對方坐到位子上。
你娶別人的媳婦,人家老公臉臭點很正常。
“謝謝。”張艋坐下來。
戚昊引領話題,主要是聊了一下《耳朵大有福》。
他有過目不忘的本事。
只要看一遍電影,就能記得分毫不差。
而且他順便還背了幾十篇比較經典的影評分析。
這在張艋看來,戚昊最起碼把他的《耳朵大有福》看了十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