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后半部分劇情崩了。
拒絕給本子人演戲,看的沈三通皺眉:“又給本子找不存在的人性!”
唐妍勸他:“你別生氣。”
沈三通嘆息道:“我肯定生氣!”
“你看,電影裡,這個本子軍官、少佐田中隆一發出了‘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支那文化;欲征服支那文化、必先征服梅蘭芳’論調。”
“這可是日據時期,是侵略!”
“給這個人物設計的很懂藝術,15歲即觀看過梅蘭芳赴日演出,對梅在‘征服’之餘,也抱持了最大的敬意。”
“為什麼要加上敬意?哪怕是擔心殺了梅蘭芳引發輿論,影響國際觀瞻,也比設定本子軍官主觀上懂藝術、有善心要強!”
唐妍見他發火,拍著他的手臂。
沈三通平復了一下情緒。
陳凱各審美是可以的,問題是不理解犧牲和榮耀。
為了捧兒子,弄了一個白粥流星。
《志願軍》拍成了《我的導演父親》又名《我的阿瑟兒子》。
陳凱各導演了兩部志願軍,第一部裡的松骨峰戰鬥,第二部裡報紙上的誰是最可愛的人。
說明他大概是知道38軍335團是什麼樣的部隊。
但為了捧自己的兒子,犧牲和榮譽、家國,全部成了創作元素,想怎麼改就怎麼改。
志願軍第38軍112師335團下的3連,在松骨峰之戰打退米軍5次衝鋒,斃傷其500餘人,全連300多人犧牲,只剩7人。
活下來的人也人人重傷。
被志願軍領導機關授予該連“攻守兼備”錦旗一面,記集體特等功,第38軍授予該連“英雄部隊”稱號。
陳凱各為了他兒子阿瑟在第二部露臉,虛構了一個叫楊懷玉的戰士。
這個戰士必須是他兒子的手下,但又不能是穿越到其他部隊。
因此,陳凱各設計的是,給楊懷玉在松骨峰之戰炸坦克時,慫了,偷偷從戰場逃了。
給的理由,是志願軍是人,有血有肉,會害怕。
說的冠冕堂皇,但歷史上沒有害怕!
虛構了害怕!
給歷史上,英勇無畏的3連潑髒水。
給3連犧牲的300多名烈士弄了個不存在的逃兵劇情。
個人私慾作祟,沒有一點敬畏心,甚至沒有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