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查雅目前還沒有出道,沈三通倒是無所謂。
他的影片,主要市場在國內,也不靠所謂“國際明星”拉票房。
選擇演員考慮角色適合,還有相關佈局。
皮查雅是華裔,沈三通想把她打造成泰國的流行偶像。
當然,他的電影裡沒有她和男主的感情戲。
這也是沈三通和好萊塢電影不同之處,他的男主不時時發情,也不需要其他國家演員展現出“外向”。
電影的價值觀,不是外向價值觀,讓人潤的那種。
而是留下來,“建設好自己的國家”。
東大是原住民文明,沒有道德包袱。
另一方面東大工業化不靠對外掠奪,也沒有道德包袱。
建設好自己的國家,為自己利益而戰,反而更能贏得東大人的尊重。
這也讓沈三通的電影角色,更能獲得當地支援。
像楊子瓊,還有那個男演員,靠販賣刻板印象獲得獎項的人,是沒有根基的。
沈三通和羅伯特握手道:“你好,參加完劇本圍讀你可以自由活動。”
這個劇組裡,沈三通最不好掌握的演員,就是羅伯特帕丁森。
工作時間各種安排有嚴格限制,拍攝安排要先緊著對方的戲拍。
這是西方演員的優勢,哪怕目前的羅伯特沒有一飛沖天,但其依然可以搭乘西方實力和文化方面的快車。
羅伯特帶著尊重道:“你好,沈,我會配合你的工作。”
他經紀人提醒過,沈和一般東大導演不同,是真正大導演,有數以千萬的影迷。
加入沈三通的專案,可以快速在東大獲得知名度。
本來經紀公司在《暮光之城》上映前,不希望他接其他專案,沈的專案,是個例外。
經紀公司推薦最好拿下。
《哈利波特》系列最新一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在東大獲得一億五千萬票房。
首次進入全球第十市場,增長速度非常快,翻倍的增長。
只有中國,是伴隨著哈利·波特的成長,每一集都以相當的比例實現票房的線性增長。
這是一片快速增長的市場,好萊塢各大公司非常重視,能在這裡獲取名氣,有助於他競爭其他專案。
而且東大電影專案失敗,不會有人關注,不影響他的演藝生涯。
反而能獲得一筆收入,獲得東大關注度,是個穩賺不賠的選擇。
羅伯特也覺得不錯,他不太看好《暮光之城》,是暢銷書不假,但他演的時候,感覺就是個弱智。
影片情節老套,感情蒼白。
毫無觀賞性可言,無聊長鏡頭,寒磣的表演,拖沓的情節,氣喘吁吁、語無倫次的臺詞。
沈三通和演員劇本圍讀。
先談《盜夢》的主題。
隨著金融危機蔓延,沈三通修改了劇本細節。
正好從金融危機談起。
沈三通先談了亞洲金融危機,又梳理了這次的金融危機。
最後總結道:“這部戲就是一個反抗掠奪的故事,泰國被掠奪過,本子也被掠過多,包括代英在鐵娘子時期也被掠奪過。”
“是少數人,極少數人,幾十人、幾百人,壓迫多數人,壓迫千萬人,上億人。個別利益集團,凌駕於全民之上。”
“就說米國這次金融危機,雷曼死了,隨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