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廳亮起。
燈光如水灑落在座椅靠背上,空調出風口發出細微的嗡鳴。
片尾字幕出現。
現場觀眾停留在電影情緒之中。
銀幕上的畫面仍在視網膜上揮之不去,《錯位時空》歌曲的旋律緩緩流淌,彷彿要滲入觀眾的腦海之中。
許多觀眾淚如雨下,《1937》之中的人們,不是麻木不仁的,也不是絕望被動的,視角也不在財主、地主身上,而是“京城居大不易”的普通人視角,南京那時候是民國首都。
從始至終充滿對生活的希望,陸大川生命最後一刻,也是如此。
因為生活化,所以更加震撼人心。
倏忽!
後排穿灰夾克的年輕人,見到這場面,眼裡閃過焦躁,看了旁邊人一眼,突然站了起來。
脖頸青筋暴起,舉手喊道:“打倒小日本!”
驟然暴喝般的聲浪,撞碎了觀眾處於沉靜且震撼的情緒,嚇了不少人一跳。
前排穿米色針織衫的女生,因為受到了驚嚇,爆米花桶一抖落了一地。
如果沒有片尾曲,肯定很多人附和。
但是片尾曲消解了很多憤怒,這一聲多少有點不合時宜。
內場主持人是李紅,握話筒的指節泛白,卻臨危不亂,首映禮之前,預設過多種可能出現的情況。
一個是《1937》的題材很容易被有些人利用攪混水,另一方面沈三通連自己的電影首映禮都不出席。
以沈三通如今的影響力,不少人希望從他身上挖出東西,或者傳遞自己的想法。
李虹沒有迴避這個問題,提醒道:“這位觀眾,我們稍後有觀眾交流環節,大家暢所欲言,沈導也會和大家交流。”
話音未落,年輕人又梗著脖子喊:“沈導,你難道不想打倒鬼子嗎?”
沈三通和主創一塊走向臺前,踏上臺階,皮鞋尖蹭過地毯絨毛,心裡卻輕輕嘆息。
經過前世今生洗禮,沈三通很會查成分。
只一眼,確定這個年輕人要麼蠢要麼壞,大機率是反串。
情緒不對,《1937》沈三通首要目的,不是為了讓人憤怒和仇恨,也不是為了絕望和痛苦。
第一次看基本都會哭,哪怕不哭也會長時間沉默。
電影觀眾哪有電影結束,著急嚷嚷口號的?
喊口號的,那是觀眾嗎?
後世有“神披左皮、天下無敵”,一群明明一點不信,心裡不信行動上也不信,但是嘴裡天天唸叨。
學也不上,工作也不做。
整天抽象。
鬧麻了。
現在也有類似的。
以後披左皮是因為年輕人思潮迴歸,一群倀鬼在那建“小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