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等,沈三通自然不會進行對話。
只有一個簡單的儀式。
首映禮的一環,而不是專門辦一場活動。
沈三通不是高看自己,而是很清楚東大市場。
某種程度上,沈三通代表的也不只是自己。
上趕著,覺得和卡梅隆交流是榮譽,賤人賤己,丟了自己的臉是小,把東大電影市場襯托的很便宜才是大事。
沈三通自己也想過,一個電影活動而已,有必要那麼敏感嗎?
思考過後,發現有必要,必須這樣做。
因為米國是強勢文化,把文化滲透作為國策,這種情況下,保持中立,事實上是偏向於對方。
必須戰鬥。
只有戰鬥了,才能勉強維持一個對等。
而當下娛樂圈,文化圈裡面,中立都算比較好的。
都不戰鬥,造成的結果,米國天生享有敘事的便利。
沈三通沒有辦法中立,為了以後的萬億大市場,自身的利益,他也需要戰鬥。
在米國文化強勢的情況下,中立本身,意味著承認米國敘事優越性。
現在來看,他的想法是對的。
看在場的反應就知道,大家潛意識裡,高看卡梅隆很多,自動把自己放入低位。
主持人倒計時:“3,2,1。”
深圳三通影院旗艦店外牆大螢幕忽然點亮。
在現場觀眾和嘉賓的驚呼中,《泰坦尼克號》令人窒息的大船豎起場景再現。
之後,出現了一條鯊魚,變成了《鯊灘》電影裡的畫面。
鯊魚迎面撞來,再次引發一連串驚呼。
見此,卡梅隆收起了漫不經心,連連讚歎:“amazing,amazing。”
主持人會英語,搶了翻譯的活:“卡梅隆導演在表示驚歎,表示不可思議。”
卡梅隆本不想來東大,不認為這個地方能有科技。
不過20世紀福克斯要求,為超級製作《阿凡達》提前造勢。
東大市場出現了票房過億美元的電影,放眼全球也是數一數二的市場。
再加上看了《赤壁(下)》的複製,才改變了主意。
看到裸眼3D的技術,他發現在應用上,沈三通走的確實遠。
連帶著說話也客氣了起來:“美麗的鯊魚,美麗的女士。”
順帶誇讚了一番範兵兵。
沈三通捕捉到了變化,覺得他在卡梅隆眼裡,從植物、動物,變成了野蠻人。
這不是開玩笑。
現象級票房導演,必然和社會意識存在共鳴。
《戰狼2》能有如此高的票房,吳晶的內心世界,必然是土生土長的國人心態,很樸素那種。
《流浪地區》的導演郭凡,也是如此。
卡梅隆這樣的導演,必然是米國人心態,還是偏保守的。
別看卡梅隆宣揚自然主義與環保主義,但也要看到裡面濃厚的宗教意味。
卡梅隆的精神世界,在他的電影裡有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