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企業市值高是常識,記者又愣了下說道:“市場給出的。”
沈三通沒多談網際網路,這不是他的路。
專注電影,他心裡有一個大計劃。
人的精力有限,什麼都想發展,不可取。
沈三通闡述自己的道:“在我看來,電影未來市場無限。”
“79年,觀影人次達到293億,相當於每天有七千萬人次進入電影院。”
“近三百億的觀影人數,在我看來,不是上限。”
“成熟的米國市場,人均年觀影四到五次,考慮到米國是資本社會,又是多族裔、多語言的國家,沒有一個統一文化大市場。”
“好萊塢電影生產的只是爆米花電影,不可能真切的觸動利益群體,販賣的只是淺層次快樂。”
“我們的社會性質和米國不同,我們產出的電影,可以有更多的共鳴,翻個五六倍觀影人次不成問題。”
“從金融危機走出,領導層下手穩準狠,接下來,一二線城市,再到三四線,以及城鎮也會發展,有影院。”
“可以給出一個很合理的預測,很保守估算。”
“未來人口依然算13億,人均二十次,二百六十億人次,保守一點,只算兩百億。”
“一張電影票三十元,六千億的電影市場。”
“三通娛樂不要多,不到20%的市佔率,從六千億市場中分走六分之一,一千億。”
“參考迪士尼、環球,各種周邊。百億次觀影人群,衍生出的飲料、爆米花,給商場帶來的客流量,產生的一系列消費,更是一個誇張的數字。”
“保守估計,全產業鏈收入乘以十,電影龍頭營收萬億不成問題。”
沈三通滔滔不絕的描繪未來。
記者呆了。
沈三通不是天才,就是瘋子!
記者問:“這是你的商業邏輯?”
沈三通道:“之前是商業機密,一般人我不告訴他,今天首次解密。”
記者:“你想過沒有,當年盛況,是人憋壞了,未來娛樂方式越來越多,不可能再有那麼多觀影人次。”
沈三通:“我的研判有依據,不好再多說,涉及商業機密,我對這個未來很有把握。”
後世電影很涼,不是電影形式不行,是從業者不行。
電影有不可替代性,有其特有的生態位。
涉及沈三通做出研判的深層邏輯,高管會議他都沒說,是真正的商業秘密。
記者好奇,但沈三通不說,也不好問:“你不糾結也不擰巴,理智而又坦然,看似張狂卻可以自洽,你似乎從不在乎文藝和商業的劃分?”
沈三通:“藝術和商業,是概念設定,還是二元對立的設定。”
“電影很昂貴,尤其是院線電影,如今數字化拍攝降低了拍攝成本,但是宣發和發行,依然需要很大成本。”
“作為一個昂貴的東西,首先要投資和回報。”
記者:“藝術不重要嗎?”
沈三通:“人要吃喝拉撒,然後才有餘力去從事文化。糧食是地裡種出來的,商品是工廠裡生產出來的,這是基本常識。”
“沒有收入和產出,拍電影的錢哪來的?肯定是有來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