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了大爆,不過能做成精品。
有精品氣質。
“我的想法不能灌水,剪成三十集就行。”
“最好以後能兩集合成一集,像電影一樣。”
“我更想做一些精品美劇那種,一集一個小時,電視電影的質感,少賺點也行,但我們現在不支援這種模式。”
康紅雷很激動,立刻表態:“我一定做好。”
現在賣劇按照集數賣,大家都在灌水,沈三通是真金白銀的支援。
不往劇集裡灌水,少了十幾集就是幾千萬。
沈三通習慣性畫餅:“老康,《潛伏》的導演姜老師在弄電影,雙冰加盟。”
“《團長》好好做,做出電影的質感,我覺得你以後也可以做電影。”
主流題材的導演,基本功是有的。
腦子往往也還可以,比學院派強。
沈三通打算以後從這方面發掘,打通這方面通道。
拍電視劇和電影不一樣,但是可以學習。
不少電視劇導演是有電影夢的,做個執行者綽綽有餘。
而且沈三通喜歡渴望證明自己的人,這些人也願意付出。
郭凡為了科幻片,每天累死累活的幹。
有理想的才有力量。
康紅雷紅溫了,沒幾個電視導演能拒絕電影,保證道:“我一定做好。”
沈三通從樣片室出來,吩咐宣發人員:“《團長》要說明這是刮民黨軍,而不是我軍。”
“宣揚真實歷史,讓大家看看果軍真正的樣子。”
“這個宣發點走網路渠道,製造聲勢。上映之後,再營銷電影質感,擴散網路口碑。”
揭露果軍不能明著說,明著說會有一些力量施加壓力。
不過三通娛樂有各種水軍渠道,可以走網路營銷。
《團長》題材有問題,不討喜,沈三通看重的是長遠盈利。
做成精品,賣重播輪次,重點是未來的網路播放版權。
沈三通對版權很重視。
越是往後,版權越是值錢。
東大電視劇有個不二審的規矩,第一遍就是最終樣子,所以第一遍要做好,最好以後兩集合一,變成十五集的精品劇。
二月過去,進入三月。
二月社會版有不少新聞。
上旬,三鹿破產。
下旬,小以的bb,也就是內塔尼亞胡獲准組建新一屆內閣。
熟悉的人物再度出現。
月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2008年米國的人權紀錄》,以回應米國國務院25日發表的《2008年國別人權報告》對包括東大在內的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權狀況的指責。
官方層面,挺不卑不亢的。
沒有想的那麼軟。
然後《食品安全法》透過,把三氯氰胺的空子補上,從法律方面完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