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通乾脆掀開蓋子。
開啟天窗說亮話。
06年開機儀式的時候,沈三通就否定了易中田。
易中田的回應是“三說”。
“正說”,以歷史事實為依據,不胡說,不瞎說,保持一種嚴肅的治學態度。
“趣說”,即在堅持真實的基礎上強調錶述方式的栩栩如生,為了達到這個境界,會加進去一些無厘頭的搞笑語言,能極大調動觀眾的聽講興趣。
“妙說”,在前兩說的基礎上對歷史進行分析,給觀眾啟迪。
這“三說”自相矛盾。
有“正說”就不該有“趣說”。
一邊嚴肅一邊無厘頭,邏輯上就不對。
可是從文字上糊弄過去了,再加上教授身份,大家挺寬容。
現在沈三通直接把易中田和捧易中田的作用機理,給弄出來。
沈三通道:“一些媒體對於易中田的塑造思路很清晰。”
“把戲說歷史、歷史科普帶來的關注度,轉化到學術、嚴肅、教授等一系列標籤。”
“塑造一個高階公知形象。”
“然後就是講社會熱點,潛移默化地灌輸一些亂七八糟的思想。”
“至於是否要否定我們歷史的合法性,給西方歷史唱讚歌,誤導人投入西方懷抱,就看後續發展了。”
“差不多的流程。”
一些記者傻眼!
你沈三通是挖墳上癮了是吧,挖到了他們頭上!
沈三通自顧自道:“我覺得這種做法,挺無恥的。”
“利用大眾對於老師、教授的良好印象,利用大眾不清楚歷史科普、歷史創作,和歷史學術研究之間的區別。”
“偷換概念,把一個家,打造成一個歷史學家,弄成一種嚴肅權威的象徵,成為歷史的化身之一。”
“再一步步引導,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羅律師不是後世才有。
08年的時候,這些人還可以大行其道,能上央視,在很多官方場合招搖撞騙。
直接對話施政者。
後世網上看到,是這些人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的結果。
十幾年後,羅律師只能去網上騙騙大學生。
之所以說羅律師,因為也是一樣的流程。
羅律師的路子是先講法條案件,塑造一個高階公知形象。
再講社會熱點、潛移默化地灌輸國家和文化都藥丸的思想。
最後否定執政合法性,帶領大家投入西方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