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去年,沈三通對買嘉和還有興趣。
他原來的打算是《赤壁》打爆吳語森,然後駕臨港島,狂暴轟入嘉和。
和港圈爭奪港片定義權,算是“欺門踏戶”。
今年變得興趣寥寥。
不只是韓三瓶被教育,沈三通自己也被教育。
摻和《投名狀》,陳克辛更能坑。
摻和《南京》,也鬧的不新鮮。
事教人一教就會。
不想摻和港片。
港圈要衰落了,為什麼要去幫它?
而且大機率還會惹得一身騷。
用嘉和來進行試驗,鍛鍊團隊?
何必捨近求遠。
有那個金錢和精力,不如扶持大陸導演多拍幾部電影。
而且港圈抱團的情況,各種協會,還有電影委員會,使絆子能坑死他。
金像獎更不會對他開放,大概是用這玩意吊著他,馴化他。
所以半年禁售期一到,他就開始陸續拋售嘉和股票。
外界各種揣測,他連正面回應也懶得回應,只在網上說了一下。
就是有網友問他為何拋售嘉和股票,不想買了嗎?
沈三通就回復了:我很愛港片,但是最近,有些濾鏡破碎。有點不想買了。
網友紛紛猜測他因為什麼濾鏡破碎。
沈三通期待韓三瓶問不買嘉和的原因。
他好看看領導有沒有欣賞攝影展。
很好奇!
可惜,韓三瓶沒問,說起了他的一個想法:“明年是我們重要時間節點,六十週年,我想弄一部獻禮片。”
韓三瓶說了一下:“我打算自己來,港島電影人靠不住,內地這邊,你也知道什麼樣。”
“一方面是確實要做,另一方面我試試能不能弄出一個題材出來。”
韓三瓶對主旋律有情節,說起了興致勃勃:“我很崇拜主席。”
“91年的時候,我編、導了反映主席1947年東渡黃河到1975年會見米國統領尼克松的女兒,30年的生活片斷的故事片。”
“當年在北影廠當廠長,我組織生產了《孔繁森》《民警故事》《張思德》。”
“很多人覺得主旋律不好看,其實拍好了一樣好看,觀眾反應也很熱烈。”
“現在市場化了,我想將主旋律影片品牌化。”
沈三通道:“新中國的歷史激盪人心,能好好發掘出來,照著拍就不會差。”
前世他也覺得把主旋律,尤其《建國大業》找那麼多明星,不要錢參演,上映了還收錢,價格更貴,跟著吐槽了一番。
現在來看,至少解決了從0到1的問題,把主旋律題材弄成了電影品牌。
能賺錢才有人拍,至少比沒人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