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兩部大製作撞題材的前提,就是同期上映。
首映禮還對吳語森發出了檔期對撞邀請,其實就是邀戰。
那時候吳語森的《赤壁》還沒殺青,此後幾個月也遲遲沒有確定正式檔期。
沈三通覺得自己夠大度。
他的《赤壁》率先立項,吳語森想要搶奪這個專案。
透過各種手段和途徑施壓。
三年前可不是現在,哪個時候,沈三通還沒有現在這般羽翼豐滿。
同時,港島導演的地位很高。
更何況是吳語森這種在好萊塢也曾做到頂尖的導演。
回想那個時候,沈三通還品出一些其他味道。
甩出《岳飛》專案,就是拆屋效應。
譬如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
但主張拆掉屋頂,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還有合拍之類的小手段。
說是合拍,沈三通要是答應,以他當時的資歷,還有一些部門干預,很容易把他踢出去。
想明白這些,沈三通反而覺得可笑,所謂國際大導演一股小家子氣。
也讓他很生氣。
同期上映,是他合理的訴求。
有些事不能從當下去看,現在看,沈三通強勢。
但是在05年,估計很多人罵他傻逼。
國際大導演吳語森《赤壁》,和他國產小導演沈三通的《赤壁》。
肯定是吳語森吊打他,給他好好上一課。
同一個題材,竟然讓步,同意拍第二部,簡直是找死。
當年用明的暗的手段,開拍了第二部《赤壁》。
現在好了,沈三通的眼光和能力一次次得到驗證,號召力空前。
再加上港圈導演的拉胯,沈三通成了強勢一方。
拉架的就來了。
沈三通也接受到了一些方面的施壓。
讓一讓老前輩,讓一讓港臺同胞。
不要弄的慘烈雙輸,這種搞不成體統。
打著中立、為他好的幌子,其實還是在為吳語森說話。
這個世界就從來沒有中立一說,沒有立場只是掩飾自己屁股的位置。
位置往往是歪的,不歪的話,也就無需隱藏。
院線方也捅了沈三通一刀。
在沈三通看來,他擴充了大盤上限,扶持了新銳導演,帶動了總票房增加。
增加分成很合理。
院線則不這樣想,明知道沈三通和吳語森怎麼回事,也來勸他不要對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