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出來的照片,比在電腦螢幕,或者手機上看,更有感覺。
事發第二天,楊天珍就注意到了,作為網路媒體主管,這個速度還算合格。
沈三通放下照片道:“看著挺真,不過重創港圈還差點,涉及的公司可以推給合成照片。”
楊天珍早有準備:“我注意到兩件事,一是上傳者的名字。”
她介紹了一遍奇拿在《死亡筆記》中的角色:“用這個網名,說明上傳者有準備、有計劃,後續肯定還有。”
楊天珍進一步分析:“二是討論區的留言,有人用英文留言,表示曾經看過,洩露在陳管西的修理的電腦裡。”
“相關留言不止一個,這些照片,顯然在一個圈層已經傳播開。”
“如果炒起來,奇拿就算不再放照片,也會有其他人放出來。”
說到最後,楊天珍很興奮:“我甚至懷疑這是我們內地公司放出來的。”
“老闆,我們要加速傳播,肯定可以重擊港圈。”
楊天珍嗅覺確實很靈敏,沈三通道:“我們先看看事情走向,陳管西和鍾欣童公司如何應對,先不急著做什麼。”
說到最後,沈三通笑了笑:“也不用我們急著做什麼,有人比我們更希望港圈死。”
有句話怎麼說,知道某個人有問題,要做的就是收集證據,把材料、證據鏈儘可能弄得詳實,開團之後,就不用管了。
自有盯著那個位置的人,完成接下來的衝鋒。
攝影展能流傳那麼廣,除了先天具有傳播力之外,也是有利益相關者,推波助瀾。
沈三通夠強、能打、沒有幻想,和港圈反而沒有太多私人恩怨。
和港圈合作過的影視公司,面對各種奇葩要求,賺到錢的還好說,裝孫子就算了。
那些投資方、製片方裝了孫子,又賠了錢的,心裡能不恨嗎?
大陸這些年受欺負的,遭受不公平待遇的,被黑的,踩的男、女明星,相關經紀公司,心裡沒意見嗎?
內娛苦港圈久矣。
攝影展一出,有仇的報仇,有冤的報冤。
平時不修善果,遇到事肯定要還。
1月28日。
凌晨。
網上極速流傳兩張照片。
開始便有人聲稱手握張白芝的照片,因為張白芝與陳管西也有過緋聞。
晚間。
一張張白芝的照片上傳到網路。
涉及公司報警,併發宣告是網友移花接木,委託律師跟進。
這件事開始急速發酵。
吃瓜的、被港圈坑的,迅速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