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通走了。
有人舉報,也有人批示。
他拍,影響友好關係。
這部戲上不了。
沈三通走之前對陸釧道:“我帶來的幕後、器材,你用著吧,錢還是我付。”
“我給你一個建議,不要把個人感受凌駕於民族苦難之上,你不是觀眾,你是導演。”
“重點不在於,你心裡如何想,而是呈現出來觀眾能否如你所想。”
“不要把歷史當做一個元素,隨意排列組合的文字元號,對你自己不會好。”
沈三通也算好言相勸。
效果,不抱期望。
因為陸釧是菜,他駕馭不了這個題材。
留下人手,也是為了避免其他人遭到陸釧報復。
韓三瓶和沈三通一塊離開劇組。
見沈三通沉默,韓三瓶道:“知道千里挺進大別山嗎?”
沈三通道:“我能不知道嗎?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韓三瓶點頭道:“那個時候在解放區,我們是打就能贏,勝多敗少,但是不能再打下去了。”
“因為是在我們家裡打,贏也是輸,打就是輸,所以要跳出去,跳到戰線之外。”
“所以當時發展最好的中野,要越過隴海路,涉過黃泛區,跨過淮河等天然屏障,進入大別山。”
“在這個過程中,中野損失慘重,扔掉了大量原來的重型裝備以及各種補給。”
“而且和以往在解放區不同,這一次是無後方作戰,進入就損失慘重,到了裡面,深入敵人的心臟,更是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
“但打出去我們就贏了,因為直指當時的武漢和南京,一把利劍插了進去。”
“改開,何嘗不是又一次的挺進大別山?制定戰略的人,執行者也是。”
“我們和米國幹過,和老蘇也幹過,我們壓榨了所有的潛力,構建了我們的工業基礎。”
“也是勝多贏少,準確的說,外戰沒有輸過,但是代價也是巨大的。”
“所以跳出去,跳出去,千里躍進,損失慘重,有大量人掉隊,要丟掉大量裝備,扔掉好不容易積累的老本。”
“不理解,排斥,信仰崩塌的,一如當年千里進軍。”
“但我們只要跳出去,只要打出去本身就是勝利。”
“人的決策有慣性,尤其是自身的成功經驗,一生的光輝榮耀,總是難免沿著這樣的路走。”
“是否依然需要再來一次無後方作戰,存在爭議,答案交給歷史評說。”
“但是戰爭,只要能夠打贏,本身就意味著最小那一檔次的傷亡。”
“挺進大別山,如果對面不是嫡系雜牌內鬥那麼激烈,如果面對的是我們這樣的隊伍,只是送上門的菜。”
“但因為對面不行,所以就是一把鋒利的尖刀。”
“如果米國,真如它所宣傳的那麼偉大,我們也是送上去的一盤菜。”
“現在來看的話,它比對面還不如,我們贏了。”
韓三瓶怕沈三通喪失信心,或者精神崩塌,說了些乾貨。
他的擔心不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