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澳島。
開機儀式結束已經中午。
劇組清場。
沈三通進行《鯊灘》的第一天拍攝。
而實行夏令時的威尼斯,比國內時間慢6個小時,也開始了新的一天。
進入威斯尼電影節的第二天。
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當地時間8月29日在意呆利、威尼斯開幕。
於東邊吃早飯,邊和姜聞聊天:“我覺得很不對勁,有一種身處恐怖片的感覺。”
05年。
第6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李銨憑藉執導的《斷背山》,摘得最佳影片金獅獎。
06年。
第63屆,賈章科執導的《三峽好人》摘得最佳影片金獅獎。
如果不清楚內裡的操作,於東可能還覺得今年挺不錯。
威尼斯越來越重視華語電影。
然而當明瞭一些事的內部運轉,再去審視這一屆的威斯尼電影節,看到的就不只是幕布外的動靜,還有幕後的故事。
今年配置。
內地導演姜聞的《太陽》,彎島《幫幫我愛神》,港島《神探》,海外的李銨的《色,戒》。
四部華語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
當然可以說威尼斯越來越重視華語電影,方方面面都有考慮,也都有代表。
可是換個角度,這就是威尼斯在搶奪華語電影的定義權。
把華語電影的形象,變成電影節塑造的形狀。
未來如果華語電影不能足夠強大,打破這種印象,就會沿著別人畫好的線前進。
姜聞吃了口意呆利面,說道:“今天《色,戒》首映,我們去看一看。”
於東提議道:“《色,戒》要是真那樣,我們不如直接退出威尼斯吧,大鬧一場?”
姜聞皺眉:“先看看,先看看再說,退出的話,那就直接撕破臉了。”
於東刺了一下姜聞:“我們總要做些什麼,獎項失敗,票房也難說,不能眼睜睜這部戲毀掉。別忘了陳凱各的《無極》。”
他和姜聞的利益存在衝突。
對於他來說,如果《太陽》得不了金獅獎,最好的選擇就是揭穿李銨《色,戒》的真正面目。
將姜聞塑造成一個捍衛正向價值觀念,甚至國家臉面的英雄形象。
於東記得沈三通的判斷。
國際電影節沒法帶來票房。
真正能夠帶來票房,是獲得了國際電影節大獎,“為國爭光”,帶動觀眾觀影。
隨著經濟發展,國力上升,娛樂方式多元。
所謂的國際電影節大獎,“為國爭光”所能爭的光,在觀眾心中的分量越來越輕。
吸引不了幾個觀眾進影院看電影。
去年賈章科的《三峽好人》票房才30萬。
媒體不斷喊好,觀眾也不覺得有多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