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問題?”.
不問還好,每問一句,哭的更厲害。
以往那些感覺了不得的壓力,此刻看來,什麼都不是。
能操心雞毛蒜皮的瑣事,是多麼的幸福。
不用恐懼不知道從何飛來的子彈,不用害怕身邊人會突然死去,也不用擔心守護不了身邊人
就像巴人羨慕自己的中國同事,抱怨廣場舞,抱怨這抱怨那。
反覆的觀看老中閱兵影片,多麼也想能夠擁有正常的生活。
出生加沙的他從小學動物樣子,只為能從守衛接水。
離開出生地,家人讓人永遠不要回來。
在轟炸中,奔走為家人辦簽證的時候,得到了家人全部死去的訊息。
最後明知必死,還是重回家鄉。
透過哭,完成英雄到普通人的轉化,走近觀眾,讓觀眾可以代入、體會、感知。
電影視角走出外交,走向大眾。
把三次情緒低點和三次俄羅斯輪盤賭開槍的情緒,徹底釋放出來,完成從英雄到人的迴歸。
可《萬里歸途》沒有,主創就留下大量的情緒讓觀眾自己消化。
跪在真實。
真實到底也就罷了,但也沒有完全真實。
王軍凱讓人出戏,那張臉適合在MV,不適合在電影。
還有一個鏡頭,沈三通當時在電影院,激動死了。
張譯扮演的宗大偉把一百人交給王軍凱扮演的成朗。經過多天的風餐露宿,晚上一個人拿著喇叭在哪喊,沈三通在電影院的時候,看到這個鏡頭,一個哆嗦,鬍子。
鬍子,王軍凱長鬍子了。
沈三通那一瞬間覺得自己錯怪電影主創了,王軍凱演得好,戲排的也好。
身體的成熟反應了心理的成熟,經過血與火的歷練,外交新兵成了老戰士。
王軍凱之前的表演,就不突兀了。
然後,鏡頭一切,當場把沈三通氣暈。
不是王軍凱,是另外一個角色。
王軍凱依然沒鬍子。
按道理,電影裡設定他也二十出頭了,那麼大壓力的撤離、逃亡,也該長鬍子了。
就是沒長。
還有李晨也讓人出戏,破壞電影真實感。
跪在真實卻又不真實。
《萬里歸途》是一部好電影。
如果是爛片,沈三通都不會記得那麼清楚。
主創影片弄的那麼好,劇情流程,道具各方面都很用心,就是不願意爽。
像沈三通的時候,一些作者,劇情真實感賊強,主角深處劣勢的時候,寫的很燃,劇情千轉百回。
但是到了主角佔據優勢,該爽的時候,完全不講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