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三四十年代,新中國電影第一次高潮,以及新時期中國電影改革開放的成就。
沈三通也是跟著回眸中國電影百年來,那些令人難忘的經典銀幕瞬間。
《中國電影2004-2005》則記錄了中國電影在影片生產、國產影片國內和海外市場的開拓、院線制改革和影院新建、改造等多個方面取得的成績。
沈三通的電影也出現在了裡面,不只是超市,還有生快,應該是臨時趕工加上的。
倪平道:“8月20日,由中國新生代導演沈三通導演的《生日快樂》,打破蟬聯七年的《泰坦尼克號》的票房記錄。”
張正道:“這充分反映中國電影發展的豐碩成果和良好態勢,百年華誕,中國電影風華正茂!”
沈三通的生快確實是一份最好的慶祝電影百年華誕的禮物。
別看沈三通經常罵第六代導演,但是他沒有否定過第五代,對於第四代也是推崇有加。
沈三通電影的價值理念,不是那種邊緣題材,具備鼓舞人心精神。
而且沈三通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成長、教育,並且現在是北電大三,開學大四的學生。
沈三通的成功本身,就象徵著中國電影事業發展的結果。
沈三通憑藉《瘋狂的超市》,很順利拿到了優秀新人導演獎。
“新人獎”對年齡有嚴格的規定,導演要求35歲以下,並且此前本人及其作品未獲得重要電影獎項。
只他一個提名。
頒獎人是中國著名導演,第三代導演的領軍人物謝金。
以及北電導演系教授,第四代導演代表人物謝非。
這個安排,重量級十足。
沈三通感謝了一番超市的臺前幕後主創,還有韓三瓶的提攜和幫助,感恩父母,向母校致敬,向中國電影致敬。
把自己的成功歸功於母校的教育。
電影的成功建立在電影事業的發展之上。
沈三通沒有輸出,華表獎本來就不是高調的地方,
也不是沒有。
感言裡面有一段,他提到自己作為新生代導演,中國電影傳承有序,第三代、第四代,一代又一代,他從第五代導演手裡接過中國電影的接力棒。
作為導演新人,要做好中國電影,講好中國故事,是他的追求和理想。
臺下一頓狂笑。
這個操作很沈三通!
都知道沈三通特別看不上第六代導演,超市上映的時候,自己給自己斷了新生代,和第六代劃清界限。
越過了第六代,明顯是故意漏掉。
特別是他先強調了傳承有序,更讓人繃不住。
拿到優秀新人導演獎之後,沈三通的《瘋狂的超市》又和《十面埋伏》一起獲得了最佳市場開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