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藝術創作,不可能百分百的符合現實。我有自由表達的權利。”
沈三通回答:“片中警察放過女主,也是因為女主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是好人,沒有造成不良影響。而且這個設計,能突出警察的幽默、人情味,貼近觀眾。”
記者追問:“這就是問題所在!你把警察塑造的太好了,上一部超市就有問題,穿著拖鞋狙擊罪犯,你大唱讚歌,包括很多電影鏡頭都是如此,國旗閃過好多次,一個簡單的關燈鏡頭你在開關上貼個小國旗,還有郵政快遞,伱傳達的精神也不太對。給我的感覺很彆扭,我一看就很噁心!完全喪失了電影的批判屬性。”
沈三通笑了笑:“我的風格和態度你又不是不知道?你明知道,你可以不來嘛?”
現場觀眾笑了起來。
沈三通的態度沒有隱藏過。
他的電影和五代六代,完全不一樣。
記者還要說什麼,一旁的工作人員,把他話筒收走了。
沈三通見此才繼續說道:“從電影角度,批判是一種很討巧的方式。
毀滅,把美的東西毀滅,很簡單,也很有衝擊力。
一個壞人,給他加點人性,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無盡黑中的一點白,很刺眼也很突出。
但過於討巧,我不喜歡。”
“警察,不能說所有都沒有問題,但大部分是保護我們的。
而正因為尋常是正面的,所以塑造一個正面形象,很容易流於表面。
不如塑造負面形象來到有衝擊力。”
“恰巧我不喜歡走捷徑,我就是要做有挑戰性的!
我就是要把正面的人物塑造好,有血有肉起來。
而且我認為一個人做好事,就應該受到表揚。
大部分警察是好的,就應該表演,好的不表演,在我看來無異於支援壞的。
我們都是普通人,應該希望社會風氣變好,風氣好了,我們才能有好生活。”
啪啪啪!
觀眾鼓掌。
說得太好了。
普通觀眾又不是記者。
記者有大喇叭,受了欺負可以喊。
大部分觀眾只是普通人,當然希望風氣好一點,不要老是鼓吹負面的東西。
沈三通談起了設計郵政快遞這個劇情的原因:“首先,我沒收郵政快遞一分錢,當然,郵政領導想給我廣告費,我也不會拒絕。”
觀眾大笑。
等笑聲停止,沈三通繼續道:“我們中國有個城市叫林芝,位於青藏高原東南角的XZ一角。林芝下面有個縣叫察隅,離著LZD區行政中心520公里,開車11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