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一片笑聲。
“那我的正式發言就開始了,說是發言,其實是向公眾做個報告,也是給潛在投資人、觀眾做報告,增加大家信心。一共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赤壁》專案的商業可行性分析。”
“我們的電影票房,01年、02年增長不是很快。”
“但從前年03年開始快速增長,因為我們02年開始進行院線改革。”
“2002年6月1日,全國首批30條院線正式成立。”
“又在2003年9月28日放寬了電影製作限制,才有了去年港臺北上的浪潮。”
“院線和製作方調整完腳步之後,全國票房從03年開始大踏步式增長。”
沈三通首先分析電影票房。
用紮實的資料和事實說明《赤壁》專案的盈利可行性。
“03年全年票房10億,04年,也就是去年15億。”
“今年的話,截止5月,比去年同期增長八十個點,其中,我就不謙虛了,我的電影為這個增長做了重要貢獻!”
“也就是說,用最保守的估計,按八十個點的一半算,05年全年電影票房至少有20億。”
“03年10億,04年15億,05年保守算20億!不難算出,國內電影票房總額度正在以每年至少四十個點的速度增長。”
“剩下的,就是一道簡單的數學問題,按照每年四十個點票房總額的增速來算。”
沈三通加重了語氣,幾乎一字一頓道:“到06年,全年票房會有28億!07年會有38億!08年54億!09年76億!”
沈三通做完這小部分報告,喝了一口水。
記者們一片譁然。
還能這樣算的嗎?
好像可以。
但未免你沈三通也太樂觀了!
就不會有什麼意外嗎,忽然電影市場崩潰了之類的意外。
你這麼自信嘛?
韓三瓶含笑的看著記者的反應,他第一次聽沈三通給他列資料,也震驚。
五年計劃的電影具體規劃,都沒這麼樂觀啊!
你有點極端。
而且沈三通用資料說話,格外有魔力。
“院線方面的資料,給了我更多事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