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基建當時看都說浪費,過個幾年、十年、十幾年。
全部在抱怨建小了,膽子太小了,應該工程再幹大一點。
就這,還只是算經濟賬。
沒算更深層次的地區發展、民族融合、長治久安的長遠利益。
這些行業佈局,不計成本,只有國營企業願意做。
沈三通不由對眼前這個小老頭有些佩服,更有共鳴。
韓三瓶其實代表了他那一代人,50後。
50後,三觀成長時期,是俯視西方國家的。
哪怕後來有變化,也做不到直接給人跪下。
說一千道一萬,讓50後羨慕外國的生活水平很簡單,但是讓他們恐懼害怕。
對不起,真做不到!
我的青春年代,是你們在害怕我。
當年我們只是農業國,把你們打的屁滾尿流,現在我們鋼鐵產量是你多少倍,有什麼好怕的?
不如你,我學習就是了,我一定能追上。
想讓我跪下,你還不行,這就是50後的一些特徵。
50後,其實和80後有許多共鳴。
少年青年時期,正好經歷四大恨。
深知外國再先進,不光和中國人沒關係。
反而如果中國人沒有,會遭受打壓和侮辱。
沈三通非常認同,讚歎道:“我算見識了,中國電影沒了您不行啊。”
聞言,韓三瓶微微一笑,心情舒暢。
雖然沈三通不講禮貌,嘴很毒,但不得不說有眼光。
他的大片計劃,放在中影裡面,也是各種非議。
多少人弄他的材料,想把他辦下去。
韓三瓶回到他的反問,也是回答沈三通的問題:“陳凱各的電影,沒法干涉,不只是他的資歷、名聲,是沒有選擇。”
“大陸,有組織水平的,要麼手裡有專案,要麼不願意拍商業片。能拍,還能拉來投資的太少。陳凱各至少他能吸引投資人,願意拍商業片,能帶一幫人建影城,帶動行業發展,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韓三瓶也是憋了一肚子火。
有些話他不能說,他的身份決定了,必須謹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