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大概明白了。”
沈三通在洞天網上看了一遍很多熱帖和評論,結合媒體報道,若有所思。
洞天網有一位使用者就寫了一篇影評,熱度很高。
《終於有讓我共鳴的電影了》
......
這位使用者談到了自己在電視臺工作,收入不算低,但一張電影票也是他半天的工資。
他是電影愛好者,也有電影夢。
但是國產片對不起他的期待。
國產故事片還好,還能看,租碟片在家裡看,能接受。
讓他花錢進電影院看故事片,心疼。
能讓他進電影院看的國產片,也就是張一謀和馮曉剛。
然而這兩位的電影總是差點意思。
張一謀色彩好,劇情就不行了。
《英雄》,秦始皇面前,什麼四大高手,不過秦舞陽之流。
欺負普通老百姓的地痞流氓,也配來和秦始皇相比?
刺秦題材他都不喜歡,貶低秦始皇,很難理解。
現在子子孫孫都受益於當年的大一統。
除了歷史,誰有資格來評價始皇帝?
去年的夏天,老謀子的《十面埋伏》色彩一如既往的美,但是劇情又是硬傷。
馮曉剛的《手機》,中年男人那點糾結,給自己花心找理由,已經很彆扭。
到了《天下無賊》,給小偷找人性。
無法理解小偷,也無法共情小偷。
他一個村的修車師傅。
到城裡進貨,三千塊進貨錢縫在了衣服內兜,被偷了。
一個四十多的漢子,家裡的頂樑柱,無措的像個孩子,不斷扇自己臉。
小偷,考慮小偷人性的時候,考慮一點被偷的人了嗎?
然而無論是張一謀還是馮曉剛,已經是國產導演裡比較會講故事,比較尊重觀眾的了。
至少會裝一下。
進電影院看電影,哪怕不太滿意,至少花的錢不算太虧,有明星。
至於另外一些文藝片,碟片免費給他都不想看。
第六代導演拍的那些玩意,他真的是一點都看不下去,太噁心了。
就算不是那種賣到國外的文藝品,他也不喜歡。
導演要表達的東西,很膚淺,只有自己小情緒。
一點雞毛蒜皮的屁大點事,弄得驚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