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人演員們有凝重的,也有迷糊的。
也有比自己爹被罵更憤怒的。
至於一些四代導演則是面色漸漸凝重起來。
領導,如韓三瓶更是不由握緊了拳頭,他可是承受極大壓力。
大片對撞,為此好萊塢透過WTO施壓中影,一直要求進一步開放電影市場,引入更多好萊塢片子。
“這孫子真能說。”王忠磊在下面看的咬牙切齒。
諂媚港島,點誰呢?
還什麼曲線救行業,罵誰漢奸呢?
“我覺得,我們新一代的電影人揹負著使命,我們承認的社會責任,同樣也是我們的榮譽。”
“毫不避諱的說,為了這部戲我拿出了三首歌,《小酒窩》《千里之外》《我的天空》,每一首都能做一張專輯強單。”
“每首歌能賺到千萬為單位的營收,我全部免費放出去了,很多唱片公司罵我是SB。”
沈三通的自嘲,讓現場很多人笑了起來。
也有佩服的,有才。
而且有性格,真金白銀扔出去一般人做不到。
也有點頭嘀咕的,確實SB。
這三臺印鈔機就怎麼扔出去了。
“哪怕我做了很多準備,我對票房依然沒有期待,也沒有信心,目前的形勢就是如此。”
“我看有些媒體報道,《瘋狂的超市》接檔《天下無賊》《功夫》,客觀的說,接不住。”
“現在的電影市場是什麼樣的,我們不玩虛的,至少我去影院看電影,一般就是看進口片和港片,內地的電影,基本不感興趣。別裝,基本上就是這樣的。”
大家笑了起來,嘴上說喜歡藝術,身體很誠實。
一張電影票可不便宜,進電影院,國產片也就只有張一謀、馮曉剛的電影能吸引觀眾。
“在觀眾心裡,進口片>港片>國產片,固有觀念,也是當下的事實。”
“我對票房沒有信心,能夠有兩三千萬就已經很不錯了,論賺錢,不如我寫的那幾首歌。”
“如果放在觀眾對國產片信心起來的時候,電影收益會更好,但讓觀眾相信國產片,總要有一個開始。”
“這一點是張一謀導演、馮曉剛導演做不到的,因為他們已經成名。”
“第六代導演也做不到,他們學習的、認知的都是邊緣題材,觀眾不喜歡。他們能以此獲利,沒有改變的需要。”
“所以,改變觀眾對於國產片的看法,讓觀眾對國產片恢復信心,讓本土電影發展起來,讓我們臺前幕後的人員不受欺負,就落在了我們新一代電影人的身上。”
開始上高度了。
他要歸攏話語權,不僅要新生代導演的名頭,還要和第六代徹底切割。
另起爐灶,以新一代導演領軍人物的身份,扛起國產電影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