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圈子裡吃飯的,誰不寒心,誰不物傷其類?
蹬鼻子上臉就是如此。
可能這件事就是假戲真做,上頭動手了。
但當它發酵產生影響的時候,各方都會看後果如何。
人家也是在試探,要是好欺負,下一步就是欺負到底。
......
“運送演員的麵包車翻了,人沒事吧?”
沈三通接到了一通電話,《綠草地》開拍了。
他投了二十萬,派了一個製片人跟組。
不是說不相信寧昊,只是生意還是明明白白的好。
含糊不清,很容易變成仇人。
《綠草地》回本不是問題,就是週期長。
要等寧昊一飛沖天,他以前拍的片子也會值錢。
和寧昊談了談,他已經有了《瘋狂的石頭》想法,只是還不叫這個名。
距離頓悟,只差臨門一腳,投資他絕對大賺。
也不會投太多,更不能做保姆。
人的成熟需要經歷。
寧昊不把自己的身家財產壓上去,要真是讓他拿沈三通的錢,玩他自己的作者電影。
不一定會頓悟,因為不需要啊。
造別人的錢,多快樂。
只有被不穩定傾軋,在痛苦中掙扎,看著老婆和自己一塊吃苦,房貸都還不上。
用冰冷的現實把腦子裡的傻狗文青玩意給掐滅,他才能邁出那一步。
“拍攝第三天的時候,一個孩子胯骨骨折,頭上縫了6針,還有一個女演員鎖骨骨折。”製片人回答,啃著月餅,無語凝噎。
快哭了。
今天中秋節,《綠草地》這部戲在草原拍攝,工作太艱苦。
“給人孩子看好病,該有的醫藥費不能少。好好幹,回來給你升職加薪。中秋節快樂,你現在的努力,是為了更好的自己,加油。”
......
如今電影營銷薄弱,中影營銷還是傳統思維。
線下推廣、廣告投放,宣發成本很高。
一部小成本電影,中影不願意拿出大價錢進行宣發。
而一部電影的成績,宣發營銷又是關鍵,酒香也怕巷子深,網路宣傳和單曲推廣,成了電影成敗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