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之前,天下崇拜祖先神而不祀奉昊天。周武王之後,雖有所改善,卻也依舊無法阻擋民眾對祖先的崇拜。
而隨著封神之戰開始,民間湧現出不少能通神的奇異之士,他們不同於占卜算卦,是從出生起,便接受了神的啟示,與神產生聯絡。
人間但有醫者不能根治之病,便只能來找他們,而這些人,行蹤不定,很難找尋,也因為時常洩露天機,所以難享天年。
裴之信一行人來到城南,見那破廟已經燃起熊熊大火。裴之信揮了揮衣袖,大火瞬間熄滅。地面的灰燼處顯現出了幾個字。
天選之子,
性命無憂。
魂遊地府,
三日還陽。
許莫負見狀,不解地問道:“師父,裴前輩,子房哥哥不會有事吧?”
裴之通道:“剛才老夫用內力探查過,廟中沒有人。這火看似很大,實則卻只燒了門楣,顯然是剛剛燃起。”
南宮恪誠道:“前輩是說,那瞎眼老人早就算到我們要來,提前佈置這一場大火。”
“孺子可教。”裴之信欣慰道。
蘇如是道:“如此看來,此人果真是個神人?能未卜先知?”
裴之通道:“既然他是神人,他的話一定可信,我們就再等三日,這小子吉人自有天相。”
話說那日張良在施展完“天地同壽”之後,雖說留下了性命,卻也有所損傷。人有三魂七魄,張良在此戰之後,卻是丟了一魂一魄。這一魂一魄脫離張良的身體之後,帶著他的意識,在三界之中飄飄蕩蕩。
張良的魂魄是被強制驅離身體的,以至於他無法找到回去的方向,只能隨意飄蕩。三界之中,靈魂的歸屬之地乃是酆都山,山上是洞天福地,山下有酆都地府,由后土皇地祇總領,麾下有五方鬼帝,數十萬鬼兵,乃是三界之中除了天庭和歸墟之外的最強勢力。
張良來到此處,首先引入眼簾的乃是一座高兩千六百里,週迴三萬裡的黑色大山,此處便是幽冥之山,酆都山。酆都山上有六大天宮,酆都大帝便居住在此。
酆都大帝任期三千年,自後土皇地祇降臨地府之後,地府便不設酆都大帝,而是由后土皇地祇實領其事。
只見這方圓數百里,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雖是人間之地,卻不似人間之象。周圍的人正在排著隊進入酆都山。張良看著那些人,感覺他們與自己別無二致,只是似乎有所畏懼,不肯向張良一樣開口說話。
張良一連詢問了很多人,卻沒有得到回應。他只能混在人群之中,跟著眾人排起了長隊。百無聊賴之際,張良觀察著四周,滿眼盡是荒涼,沒有一絲的生機。
張良排了約一個時辰的長隊,方才來到隊伍的最前方,抬眼望去,看到一道略顯陳舊的大門,大門上寫著三個大字“鬼門關”,左右兩邊有一副對聯,用硃砂寫就,十分駭人。上聯是陽間三世,傷天害理皆由你,下聯是陰曹地府,古往今來放過誰。
張良不由得心中一驚,這一路的跌跌撞撞,竟然來到了鬼門關,難道自己真的死了?死在一個暗影手上?
“出示通關路引,方可通行。”張良醒悟過來,正待要看看那橫批,只見旁邊有聲音響起。
凡人死後,都要由鬼差押送,來到鬼門關前,派發路引,方可進入鬼門關。路引長為三尺,寬為兩尺,上書“酆都天子發給路引”,“普天之下備此引,方能到酆都地府轉世昇天”,路引的上方畫著酆都天子的畫像,下方蓋著酆都天子、酆都城院、酆都縣府三方大印。缺一不可。
張良朝著說話的方向看去,只見一個臉色慘白的鬼差,手持哭喪棒,對來往一眾鬼怪進行盤查。張良算是孤魂野鬼,一路飄飄蕩蕩的來到酆都城,哪裡有這通關路引。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
那鬼差見到張良沒有路引,以為是哪裡來的孤魂野鬼,正要拿起哭喪棒將其驅趕。話說這哭喪棒乃是冥界神器,但凡被其打傷的鬼怪,都會魂飛魄散。故而鬼差所謂的驅散,便是驅散魂魄。
|“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