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白,楊青主任肯定不想聽到這個壞訊息。
“老柳那一組不是走了三個醫師嗎?手術量沒減少,他的小組能消化掉?”
楊青感到十分震驚。
每增加一位手術病人,意味著醫生、護士、床位都得增加。
儘管只有一部分手術病人需要住院治療,很多隻需在門診做手術,隨治隨走。
最多再掛個水什麼的。
但是不管手術病人是否住院,從接診到手術,都需要有正式的醫師來操作。這個工作量並不小。
特別是給病人做手術,哪怕只是一臺一級小手術,花費半小時以上很正常。
實際上,一臺小手術做兩三個小時的比比皆是。
有些菜鳥,天賦異稟,甚至有能力把一臺小手術做成一臺大手術。一些看似很安全的一級手術,最終因為操作失誤,愣是把病人弄到搶救。
“這個我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他們組的手術量不減反增。以前六個正式醫師,每日的手術量平均八九臺的樣子。現在一天的手術量好像……好像比以前更多。”
回話的主治醫言詞閃爍。
“更多是多少?汪小平醫師平日裡可不是這種說話風格啊!”
楊青顯然有些不滿。
聽到柳老那一組的手術量不減反增,他的心情變得有些不太好。
變數往往都是出其不意。
一些反常的現象,更容易成為最大變數。
“呃……柳主任那組,前天一共完成了十四臺手術,昨天一共完成了二十一臺。”汪醫師只能把準確資料包了出來。
辦公室內的醫生們,聽了後,不由發出一陣驚歎聲。
緊接著,響起一片熱議。
“一天增加了七臺手術,醫生卻沒有增加,這怎麼可能?”
“做手術可不是搬磚,哪怕想加班多做兩臺,也得精力和腦力、體力跟得上才行。”
“這個調查結果肯定是錯的,我敢打賭!”
眾人不相信這個結果。
柳老那一組,現在總共才三位正式醫師,其他的規培、實習根本不算數。三個人既要管理病房,又要坐診,還得幹其它事,就算一天不吃不喝不睡,恐怕都做不了這麼多臺手術。
“你確定沒弄錯?一天完成二十一臺手術,這個數量已經很恐怖。”
楊青像其他醫生一樣,同樣懷疑這個結果的真實性。
華夏做手術最多的醫院是鄭州某醫院。
圖雅的年手術量,也就相當於人家的三分之一左右。
“當時我也不太相信,後來經過多方比對與查證,可以確定這個數字沒有弄錯。”
汪醫生還專門求證過,手術量不可能弄錯。
得知這個數字正確無誤,楊青手下的醫生們再次發出熱議聲。
事出反常必有妖。
他們紛紛猜測著其中的原因。
“哼,三個正式醫生一天完成二十一臺手術也沒什麼嘛!平均下來,每個人七臺手術而已。”杜冷還真是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