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事情就比較好辦了,想辦法給患者安排做24小時腦電波監測、腸鳴音監聽定位。
做這個檢查,患者需要住在醫院內,但是不屬於收治住院。
就只是一個檢查專案而已。
經過一天的監測,患者的24小時腦電波資料與腸鳴音監聽定位都已經做好了。
這件事情自然不需要周燦親自去做。
賈主任臨時安排了兩個實習生監聽患者的腸鳴音,並且予以定位。
腸鳴音的監聽並不需要24小時,主要就是集中在飯點前、飯後半小時左右。不過需要監聽的醫生畫出精準的定點陣圖。
這個活需要較強的專業知識。
至少要清晰的知道,腸鳴音響起的部位是處於哪處腸段。
同時使用兩個實習生幹這件事情,也是為了保證不出紕漏,最大程度保證準確性。
消化外科會診室內,十幾位醫生一起坐在裡面會診。
包括消化外科的幾位主任醫師均到場。
一共有五個疑難病例與複雜的手術方案制定,需要大家共同探討,集多人智慧一起會診。
第一例參與討論會診的病例就是這個偽腸炎病例。
“這個患者17歲,腹瀉兩年以上,各方面症狀與腸炎高度相似。”
賈主任先是把患者的病情做了介紹,然後把患者的檢查報告等資料投放到公屏上。
“沒錯呀,這就是典型的腸炎嘛!”
有位四十多歲的年輕副主任醫師看過後,做出了結論。
“這個病案我知道,半個多月前,消化內科還請我一起過去會診了。大家共同討論了許久,也沒有找出真正的病因。基本可以肯定絕不是普通腸炎。患者在多家大醫院診治過,均未見效。”
這次發言的是消化外科的肖主任,年紀五十六歲,同時還擔任著消化外科科主任一職。
論診治水平與手術能力,僅次於賈主任。
那位最先發言的副主任醫師,立馬就被打臉了。
年輕嘛,表態太過沖動,總是容易被打臉的。
“不是普通腸炎,那會是什麼?與克羅恩病類似的難治癒慢性腸炎嗎?”那位副主任醫師紅著臉問道。
四十歲出頭,在醫生行列中稱得上‘小夥子’。
這位副主任醫師的衝勁和闖勁還是挺足的。
會診時,大家暢所欲言,倒是沒啥顧忌。
不說別的,這位副主任醫師的積極性絕對值得鼓勵。
“克羅恩病可以排除,慢性腸炎的可能倒是不排除。”
肖主任回答道。
“本組的周燦醫生認為患者得的是偽腸炎。昨天已經安排患者做了腦電波24小時監測,以及腸鳴音監測。下面請周醫生為大家介紹一下診斷思路!”
賈主任倒是一點都不倨功。
直接把周燦推了出來。
全場一片譁然,目光焦點聚集到周燦身上。
周燦站起身,為諸多上級醫生介紹診斷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