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過程中發現情況有變,需要臨時改變手術方案,或者有著更優的方案,這個是很有必要找家屬溝通的。
因為手術費用和手術風險都會增加,必須先取得家屬的同意,才能實施。
這次,溫主任沒有派唐莉去溝通,而是親自出面溝通這事。
涉及到重要手術方案變更,只有主刀最清楚手術思路。
很快就談完了。
女孩的家人聽到是惡性腫瘤,直接給嚇懵了。幾乎沒有太多考慮就同意了溫主任提出的腫瘤徹底掃除方案。
其實換作絕大多數家屬都會答應。
癌症這個詞,早已經深入人心。
在很多人心目中,癌症與死刑沒什麼區別。
醫生現在提出盡全力掃除腫瘤殘存,家屬自然是千肯萬肯的。
接下來的手術就是按照周燦提出的方案推進。
先用搭橋的方式建立第二血管通路。
這個過程算是比較輕鬆。
使用了人造血管代替。
直接從頸部的一根分支小動脈搭橋,給即將卡斷的腦中心動脈供血區域供血。
有了這重供血保障後,即便分離腫瘤殘存時出現意外,也能從容應對。
溫主任開始從容不迫的再次嘗試著對剩下的那塊腫瘤殘物進行分離。
一刀一刀,像是工匠在精雕細琢。
汗水不斷從溫主任的額頭滲出。
看的人不覺得有什麼,但是操刀的溫主任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一定超乎想像。這種尖刀上跳舞的感覺,相信每一位外科醫生都有過深刻體會。
分離到最後的中心部位時,溫主任下刀的速度越來越慢,動作越來越謹慎。
額頭的汗水滲出速度則是越來越快。
巡臺護士不停的給他擦汗,表情中有著一絲緊張。
她知道,溫主任出汗這麼嚴重,手術必定是進行到了最關鍵的部分。
而且溫主任很可能沒什麼把握。
隨時可能出事故。
“不行,最後的這一塊粘合太過緊密,分離難度太高了。我沒把握再做下去。”
溫主任頹然嘆氣。
腫瘤的中心地帶,粘合能不緊嗎?
估計就差沒生根了。
“恐怕只能將這一段血管分離出來,然後截斷,再取靜脈血管補上。”
溫主任的手術經驗非常豐富,行不行,他心裡有數。
“直接用人造血管不行嗎?何必大費周章的從其它部位取靜脈血管。”一位住院醫發表著自己的‘高見’。
“這個問題提得好,正好借這個機會給你們講解一下。人造血管的壽命只有1020年。病人現在才二十多歲,要修補的這段血管是顱內極為重要的中心動脈血管。現在用人工血管把她的病治好了,可是十年後的某一天,這根血管突然炸裂,那該怎麼辦?”
溫主任質問這個提問的住院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