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手術風險極大,只要動椎,就相當於動了一棟房子的頂樑柱。無論醫生還是患者都應該慎之又慎。後果可以參考現代裝修動房屋的承重牆。
周燦查明這個男孩的神經功能衰減主要是從延髓段開始後,腦子裡面迅速回憶著有關神經的解剖解構。
脊髓每個節段都會發出一對脊神經,共31對。
脊頸神經8對。
要查的話,只需查脊頸神經就足夠了。
剩下的12對胸神經,5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及1對尾神經沒必要再查。
說到尾神經,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
大多數人只有一對尾神經,但是少數人擁有2對尾神經。這類人的脊神經總數為32對。
就像有的人只有8顆磨牙,有的人卻有12顆。
儘管醫學上把多出的那4顆稱之為智齒,但是它的功能與磨牙並無區別。多出4顆磨牙,這類人的咀嚼功能會更加強大。
看起來是一個不起眼的咀嚼功能加強。
好像8顆磨牙的人照樣吃飯。
實際上,擁有12顆磨牙的人能在多方面受益。首先,他們的牙齒更穩固,同樣的時間,他們能夠磨碎更多的食物。而且會把食物磨得更細。
這會減輕胃腸道的消化功能。
醫學上,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推薦慢嚼細嚥,就是在照顧人體的消化器官。
特別是我們的胃。
消化功能越強大,理論上來說,那個人的身體也會更強壯。至少比8顆磨牙的人更易獲取營養。
脊神經多出一對的人,不是什麼怪物。
有科學家認為這是人類進化不完全的特徵。因為多出來的那對尾神經,也可以視之為用來操控尾巴。但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早就沒有了尾巴。
這會讓擁有32對脊神經的人,下肢運動功能更靈活,更強大。
至少理論上可以這樣去理解。
這個小男孩不能說話,頭不能動,身體同樣不能動。
想要進一步查明脊頸神經中的哪一段出了問題,查腦電圖、身體神經傳導,很難精準查明。
根據脊髓的解剖結構,脊髓包含灰質部分、白質部分、脊髓中央管、前後索、脊神經節、脊神經等等。
其中灰質部分是人體反射活動的低階中樞。
包括髕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發汗反射、性反射等等,都需要透過脊髓灰質來傳導。
下身癱瘓的病人很多都會出現大小便失禁,這就是神經低階中樞出了問題。
周燦給這個孩子做膝跳反射,查的就是低階神經中樞。
右腿的膝跳反射弱,左腿反射正常,這說明脊髓的灰質部分肯定也出了問題。
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診斷方向。
他跑去找殷主任請教,就是想以此為突破點,看看殷主任能否提供更多的診斷經驗供他借鑑。
殷主任確實提供了多個寶貴的臨床診斷經驗,但是與周燦的思路有些背道而馳。
或者說,兩者並不搭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