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遇到那種不知深淺,天不怕地不怕的新手醫生,患者出於對身體安全的考慮,可以嚴詞拒絕。讓上級醫生來操作,而不是被當成小白鼠練手。
萬一出問題,那可是一輩子毀了。
當然,出問題的機率低於99.9%。一萬次可能也很難有一次會出問題。
哪怕這個機率是萬分之一,落在任何一位患者身上都將是一場災難。
能夠避免,肯定要努力避免。
一些具有危險性的操作,患者強烈提出疑慮的情況下,熟練此項技術的上級醫生有義務親自操作。而不是甩給實習醫生。
“人體的神經分為兩大部分,中樞神經系統與周圍神經系統。臨床上能實施神經吻合的,一般都是周圍神經系統。中樞神經一般很難進行手術修復。至少以目前的醫學技術和水平,中樞神經仍然是一個沒能攻克的領域。脊髓便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
殷化主任繼續給周燦講解著關於神經的臨床診療經驗。
&n到45cm左右,它深藏在脊椎內部,一般不容易受到損傷。這也是我們人類,甚於大部分哺乳動物在無數年的進化中,形成的一種自我保護。”
骨骼除了起到身體支撐作用,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保護重要的臟器、神經。
比如我們最重要的大腦,被整個顱骨包裹著,形成圓球狀。
這也是長期自然進化的結果。
圓形最不易受到損傷,堅硬的頭骨長成球形,可以最大程度保護大腦及重要的腦部組織。
脊椎的進化更有趣,脊柱呈圓形,脊椎卻有點類似三角形。
圓形不易受到外力破壞,能夠最大程度化解外力攻擊。這一點,就連植物都在進化中學會了。樹木的主幹,幾乎清一色的圓柱形。
因為圓柱形更穩固,不易折斷或者遭受外力破壞。
樹幹要支撐整個樹冠及枝葉的重量,在大風、大雪等惡劣環境中不發生折斷,必須是圓柱形。
也許最早的時候,有的樹木的樹身不是圓形的,但是在自然競爭中被淘汰了。
所以現在能看到的只有圓柱形的樹幹。
脊柱進化成圓形,絕對是最契合大自然,適應天道的一種進化。
脊椎卻有點像是三角形,這也是自然進化的結果。
三角形是最穩定的一種形態。
脊椎要支撐整個上半身,它必須穩定且穩固。
“如果脊髓受傷,我的臨床經驗就是越接近頭部,恢復的可能越低。臨床實踐中,有些因為脊髓受傷,下肢癱瘓的患者,經過頑強的康復訓練,最終得以重新站立,並且恢復原有的運動功能,神經功能。這種情況,大多數都是因為受傷的脊髓靠近尾骨。”
醫學上其實是沒有尾骨這個說法的。
但是年紀大一點的醫生,往往會把接近屁股的脊椎部位說成是尾骨。
人類最開始的時候應該是有尾巴的。
因為事實證明,絕大多數動物都有尾巴。
只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尾巴最後消失了。身體也變得光潔,只剩下面板。
說實話,人類的這種進化對於適應大自然惡劣環境很不利,但是人類進化出了高階文明。溫飽解決了,有房子住,出行有汽車、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不需要再像野生動物一樣風吹雨淋,在原始森林中奔波狩獵,朝著更美的方向進化,這是一種自然奇蹟。
縱觀所有的動物,除了人類,其它動物要麼有著厚厚的鱗甲、龜殼保護,要麼有著濃密的毛髮,甚至尖刺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