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論文、唯學歷、唯獎項、唯“帽子”這“四唯”是醫生職稱評選的重要準則。
儘管國家已經出手破四唯,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夜之間就把四唯論給破了。尚需時間。
當然,圖雅醫院這次準備破格提拔周燦進入名醫堂,也有可能是為了充當破四唯論的先鋒。
畢竟也是大勢所趨。
說實話,四唯論不打破,對大家絕不是什麼好事情。
你讓那些頂著耀眼光環的教授、專家們治病,人家可能在學術、科研方面確實非常厲害,但是手術刀都沒摸過兩次。做個縫合連實習醫生都不如。
診病更是需要偷偷帶著臨床手冊,遇到搞不懂的趕緊躲到裡面去翻書。
而那些真正有能力治病的醫生,因為學歷不夠高,科研成就少,學術論文少,獎項幾乎沒有,然後升職加薪遲遲無望。最終傷心的辭職離開醫療行業。
醫療行業,特別是大醫院,基本上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
那個有能力治病的人走了,肯定要補上一個人。
補上一個各種光環耀眼,實際上不懂治病的專家到那個位子上,可想而知,醫療費將會增加,療效卻不一定讓人滿意。
這對患者而言,簡直就是災難。
生病本來就已經很不幸了,結果遇到一個搞科研或學術的醫生,各種檢查做了一大堆,藥也用了一籮筐,病不見好。相信這事落到任何人身上都是災難。
所以,破四唯論已經是迫在眉睫。
很多有能力的醫生被那些官僚作風的醫院管理人員,甚至是後勤人員給逼走,並且不是個例,而是相當普遍的一種現象。
這些都非常值得警惕。
說實話,醫生不當醫生了,肯定不會餓死。
但是患者失去了能治病的醫生,恐怕很難存活。
周燦把其中的關竅理清後,頓時安心不少。
進名醫堂肯定是好事情。
他要做的就是努力把醫術水平再升一升。
其實一直都在努力,只是升到主任水平後,需要的經驗值實在太多了,這才導致升級變得緩慢。
這也是正常現象,哪個實力強大的主任醫師不是五六十歲?
那些四十歲不到的主任醫師,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學歷高,論文多,科研成果豐碩,這才得以晉級。他們的實際診療水平,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
這個術中大出血的女患者現在轉危為安了,周燦回自己的手術室繼續手術。
忙到中午吃飯的時候,他去病房看望了那個高位截癱的小男孩。
仍然軟趴趴的癱在病床上,手腳均不能活動。
脖子以下部位不能動彈。
包括轉動頭部都做不到。
但是能夠睜眼、閉眼,能微微張開嘴巴,卻發不出聲音。
可以進流食。
不過像他這種情況,需要特別小心嗆到。
很容易發生窒息死亡。
“蔣薇,這個孩子的病情你怎麼看?”
周燦診斷疑難病例或者查房,現在基本上都會帶著蔣薇。
她也很樂意被周燦器重。